死了58人,受伤500多人,就因为去音乐节没配枪?我不同意

它虽不是真实事件改编,但编剧的灵感则确实来自真实新闻。

 |  巴塞电影

曾经在我们的印象中,拉斯维加斯,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是赌城。

《赌城风云》

是纸醉金迷的娱乐之都。

《最后的维加斯》

是结婚圣地。

《情迷拉斯维加斯》

是让人上瘾的魔力天堂。

《宿醉》

是个会发生让人一生难忘的故事的城市。

《离开拉斯维加斯》

然而10月1日晚上的一场发生在“91号公路丰收音乐节”上的大规模枪杀案件,一夜间把拉斯维加斯变为了一座伤城。

截至10月3日中午,已经有58名受害者离世,527人受伤,使它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杀案件。

枪击案现场 / 图片来自ABC

凶手斯蒂芬·帕多克,从临近音乐节表演场地的曼德勒海湾赌场酒店位于32层的房间窗口,使用多把机关枪向下瞄准人群密集扫射,长达10分钟。现场的四万多名演唱会观众在惊慌中四处逃散,寻求遮蔽。

当美国警方在爆破进入帕多克所在的酒店房间时,发现他已经自杀身亡。房内搜出了23把枪支,其中包括长步枪和改装过的全自动机关枪。这显然是一次蓄谋充分的恐怖屠杀。

这位64岁的杀人狂魔,生前是个富裕的地产投资商,除了好赌之外,据他的邻居以及亲生弟弟形容,并没有特别异于常人之处,也“没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或宗教信仰”,警方至今仍找不到他的作案动机。

尽管ISIS在事发后很快宣称对此案负责,却没有证据能证明此案与恐怖组织有关。(消息来自Sky News)

枪击案凶手照片 / 图片来自今日美国

警方事后又在帕多克的个人住所内发现了19支枪,和几千发弹药。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美国市民可以获得如此规模的武器装备?

他又是如何做到携带23支之多的枪支和进入的酒店?

美国对枪支的管控怎么可以如此松懈?”

我们似乎可以在2016年的一部电影里找到一些答案。

《斯隆女士》

Miss Sloane

单看片名会以为这是一部关于女性职场故事的电影,但从本片的港译片名《枪狂帝国》,我们就可以一窥本片的主题:

这是一部讨论控枪争论的政治题材电影

《斯隆女士》剧照

劳模姐杰西卡·查斯坦饰演的女主角是一位周旋于华盛顿国会山,战绩累累的游说家,在美国枪击案件频发的时事背景下,决心不计一切代价促成控枪法案的顺利颁布,甚至不惜赔上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此之前,这位女游说家斯隆女士,以手腕狠辣,战无不胜而著名。反对控枪的大财团首先找到她,希望她为枪支协会做说客,但这一次,她拒绝了。

在枪支管控这个问题上,她有自己的立场。

此处提到的 Columbine 和 Charleston 枪击事件就是著名的科伦拜校园事件查尔斯顿教堂枪击案,分别发生在1999年4月和2015年6月的美国。前者导致15人遇害身亡、后者9人。

除此之外,美国类似的枪杀案件仍可以举出太多令人发指的案例。

如2007年的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以枪杀33名无辜学生而令世界震惊;2016年的6·12奥兰多枪击案又导致49人身亡、44人受伤——直到前日的拉斯维加斯一案,刷新了这一疯狂的屠杀结果。

可以说过去这十多年来的美国,已经在枪支泛滥问题上付出了太多残酷的教训:

图片来自澎湃新闻

因此斯隆选择了枪支协会说客团队的对立方,一个非盈利组织,布拉迪反枪械运动。

他们的目标是说服尽可能多的参议员为控枪法案投票,使其顺利颁布,加强对枪支的管控,减少枪支暴力事件的发生。

在明知势力悬殊的情况下,斯隆选择了为正确的一方而奔走,并且以她一贯的好胜心和强势狠硬,让她决意非赢不可,即使不择手段也要扭转原本胜算微弱的局面。

除了游说包括女权组织、商业大亨等等各方面的支持,她还使用了窃听、跟踪、在对立团队中安插卧底、利用身边人曾经因为枪击案而遭受的痛苦来为她的游说争取媒体曝光和民众同情……

这样的一个斯隆女士,一面让人恨得牙痒痒,一面又不得不佩服她的魄力,难怪能够一人撑足整部电影的独角戏,却还让人看不够。

斯隆的助理这样形容她

可以说是一个只有正确立场而几乎没有道德底线的人物,一个有污点、和严重缺陷的主人公。

而她的正确立场,至少在影片设定的语境下的正确立场,就是为控枪法案而战。

影片中虚构了一个“西顿·哈里斯法案”,实际上影射的是美国2013年失败的控枪法案 Manchin-Toomey bill。

作为奥巴马管制枪支计划的重要部分,这个法案提议扩大对购枪者的背景调查、禁止购买非自卫性而是攻击性的武器以及高能弹药。

但美国数百万拥枪团体以该法案侵犯公民持枪权利为由,阻挠了法案的通过。在4月17投票当日仅有54名参议员投了支持票,而法案通过的最低票数是60张支持票。

对此奥巴马表示失望和愤怒,称之为“华盛顿不光彩的一天”、“枪支游说者及其盟友就该法案撒了谎,而那些投反对票的参议员出于恐惧和政治原因而作出让步。”

电影中斯隆女士赢了,现实中的反枪械运动却是节节败退。

在拉斯维加斯枪案发生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发表了对遇难者的慰问和对这一“纯粹的邪恶行径”表示了谴责。然而关于控枪这一议题,自事件发生至今,他始终是回避的。

特朗普一向反对控枪。在过去面对大型枪杀案件时,他的回应是,应当鼓励更多市民持枪、如果受害者也有武器回击袭击者,那么伤亡率便会比现在低得多(引自BBC)。

只是如今这场枪击案,却是由一个拥有大量攻击性武器装备的个人,居高临下突袭了密集人群,他的这套主张不再适用——即使人群中的受害者同样持枪又如何?慌乱中找到位于32层的那扇窗户,瞄准击毙原本就无意逃生的凶手吗?

于是白宫发言人昨日表示,眼下应是团结和哀悼的时刻,以后会另有时间讨论控枪问题——就像历史不断重复地那样,每当枪击事件发生,就会有一轮围绕控枪与反控枪的辩论升温,然后又会渐渐淡却,血的教训似乎总不足以扭转被利益控制的局面。

与此同时,每次大规模枪击案发生,却反而引起枪支需求的增加、和枪股的上涨(引自CNBC)——笔者的猜测是购枪者担心枪支政策收紧后,购枪便利程度以及枪支价格将受到影响,因而会在那之前大量采购。

于是扮演斯隆女士的杰西卡·查斯坦,在推特上对此发表了以下言论:

“大规模枪击案引发了枪股上涨。这些人利用悲剧来赚钱。你允许你的党派代表被金钱收买吗?可耻。”

来自推特

是的,用悲剧来赚钱。这就是《斯隆女士》这部电影,为我们揭露的意义。它虽不是真实事件改编,但编剧的灵感则确实来自真实新闻(一名美国说客因为游说过程中突破了法律锒铛入狱,后来出版了一本关于这段经历的书)。

枪支泛滥问题看似是美国左右两派之争的老问题,看似西方式自由的胜利,背后却藏匿了整个美国政治制度的腐败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