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爷  · 品牌  · 七匹狼

七匹狼3.2亿搭上“老佛爷”,“土豪”大爷的标配升级?

领教了一次“拿来主义”难以驾驭的七匹狼,在接手经营状态良好的肯纳时尚且草草收场,面对Karl Lagerfeld这个“烫手的山芋”,前路如何尚难断言。

 |  家族企业杂志

8月22日,七匹狼宣布豪掷3.2亿元人民币,以获得法国知名大IP——Karl Lagerfeld在大中华区的运营权。当然,这里买下的也不是这个品牌,而是拥有极高自由度的品牌代理权。

花这么多钱买个代理权?那要代理多久?事实上,这次交易并不是一个有时限性的合同签署,而是收购模式,也就是说,只要七匹狼不再倒手,这代理权就一直归他所有。

Karl Lagerfeld是个血统纯正的法国轻奢品牌,品牌同名创始人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现为Chanel(香奈儿)和Fendi(芬迪)的创意总监,已年逾84岁,由于他在国际服装设计领域取得非凡成绩和地位,是被时尚人群尊称为“老佛爷”的大神级人物。

3.2亿请回一尊大佛,又搭上了时尚圈的大IP,已经有人开始提前为七匹狼叫好了吧。但事实上,这尊金光闪闪的大佛,内里已经快掏空了!Karl Lagerfeld 在大中华区2014年亏损6000万人民币,最近一个财年一季度就亏损2000多万。同在一个大市场,这内情七匹狼不可能不知道,那到底图什么?

转型,别再说我“土”

“与狼共舞,尽显英雄本色。”这句广告词曾经广泛流传在世纪交替的2000年前后,那是1990年成立的七匹狼最风光的年月,彼时品牌主打格子夹克,一度走红大江南北,随后将店铺开进了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

而且,七匹狼是很早开始注重明星效应的国内品牌,各种广告、代言囊括了诸如李晨、孙红雷、张涵予、胡军、冯绍峰等一系列知名男星。但这些都不足以掩盖一个问题,这牌子跟时尚沾不上边。换句话来说,年轻人多少觉得它有点“土”。

在国际品牌还没有大举进入中国的年月,七匹狼很是受“先富裕起来的人”热衷过几年。但随着经济发展,先富裕的人群也开始逐渐拉开了档次,同时他们的年岁也逐渐增长,从2016年2.67亿元的净利润来看,七匹狼一定是留住了一部分拥趸,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也失去了极大的一部分。比如,年轻人;比如,大城市的高净值人群;比如,真正的顶级财富人群。于是,逐渐的开始有人说到“土”,有人说到“小城干部、中老年土豪”标配。事实上,从七匹狼店面数量的走势我们也能看出,其市场策略正在逐步调整,转型已经势在必行。

大IP为谁增值?

打造多元化品牌组合是服装品牌靠拢时尚界的一条捷径,近年来通过收购已经拥有马克华菲等多个品牌的七匹狼,正在努力践行这一条路径。但在这一进程中,抓住一个大IP无疑更能够快速获利。

在此次的收购声明中,七匹狼公司也表示:“Karl Lagerfeld是时尚界最强 IP 之一……在授权领域,公司将在泛时尚领域开展业务,充分推动品牌与其他品类的授权合作,加大跨界合作。”同时,七匹狼方面认为,此次收购符合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方向,有利于完善和补充公司的品牌组合,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地位,巩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对公司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们不免疑惑的是,收购代理权,并不能带回设计师啊!那么且不说公司是否能经营好Karl Lagerfeld在中国的运营,这场收购对主体品牌的实际提升又在哪里?仅仅是与大IP的“亲属”关系?如果认为这能够打动公众、消费者和资本市场,那未免想得过于简单了吧?所以,这场所谓的转型,更多的是针对于七匹狼公司,而不是七匹狼品牌。能否摘到“土”这个帽子,仅靠这场收购,很难找到一条切实的线索。

“拿来主义”不一定好用

前文提到一个问题,Karl Lagerfeld被收购的大中华区业务实际上是个大窟窿。品牌称处于市场培养期,亏损属正常现象。但事实上,挂着“老佛爷”的金子招牌,Karl Lagerfeld从进入中国市场到今天,已经连续亏了四年了。

那么搭上时尚顺风车的七匹狼是否有能力力挽狂澜?分析以往的公开信息,业内人士对七匹狼运营国际品牌的能力仍有质疑。2011年,七匹狼全资收购了杭州肯纳服饰有限公司,根据相关文献,在七匹狼并购肯纳时,肯纳主要负责意大利奢侈品品牌范思哲、康纳利以及丹麦著名珠宝品牌乔治杰生在中国大陆的代理业务,且代理能力突出。这比买卖当年在业内也是一件大事,但结局却悄无声息,2016年4月1日,七匹狼以1113.68万元的价格将肯纳交易给浙江艺唐实业有限公司,原因是亏损。有数据显示,七匹狼收购肯纳当年,净利润为666万,次年利润下降,之后大部分时间均处于亏损,2016年交易之前已亏损1478万。

领教了一次“拿来主义”难以驾驭的七匹狼,在接手经营状态良好的肯纳时尚且草草收场,面对Karl Lagerfeld这个“烫手的山芋”,前路如何尚难断言。

同时,Karl Lagerfeld这个品牌本身还存在一个“隐患”。品牌名义上的设计师虽然仍旧是“老佛爷”本人,而七匹狼也在公告里说,所有产品和创意设计都是老佛爷本人管理及控制的。但是,老佛爷已经84岁高龄了,并且同时还要兼顾Chanel和Fendi两个品牌,时间、精力、创作能力和驾驭品牌的能力已经跌入谷底,只是他自己从来不承认这个问题。那么在趋于个性化、定制化、去“logo”化的中国奢侈品新环境下,谁来为这个品牌的未来买单同样是个问题。

进军奢侈品市场,除了收购还有什么?

中国民营企业希望能够在奢侈品这块蛋糕上插一刀,这不是七匹狼收购Karl Lagerfeld开始的,相信也不是终结。

曾经被誉为手机品牌中唯一的奢侈品,动辄几万到几十万的Vertu被中国企业收购了;曾经以三金桥名动钟表界的昆仑表也被中国企业收购了;与Burberry齐名的150多年老品牌雅格狮丹现在归山东如意,该集团还先后收购了andro和Maje;而歌力思收购了Vivian Tam。甚至在Valentino的收购战中,与卡塔尔王妃一同杀入最后一轮的同样有中国人的身影。近年来在奢侈品市场中,与国人牵扯上关系的,往往只有两个词:购买力和收购。

我们知道,奢侈品最大的卖点,或者说产出利润的环节,并不仅仅是原材料与制作,更多是在产品的附加值。换句话来说,是品牌价值,需要会讲故事。而本土企业在打造品牌时,在这一点上往往是欠缺的。因此希冀进入奢侈品市场的中国企业,看似只有收购这一条路可走。但仅仅是出钱,靠“拿来主义”堆砌一个产业,是否能够走得长远?从现今被收购品牌的运营来看,这个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因此,中国企业家进军奢侈品市场,也许更需要付出的是态度,认知、学习、汲取,而不仅仅是一笔单纯的交易。

● 作者:赵羽

● 本文版权归《家族企业》杂志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