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最新研发的人工浮岛技术,海上都市将成为现实?

相比传统的填海造陆方式,人工浮岛技术更加适合未来人类发展的趋势。

 |  智黑inHeater

相信不少嘿友都看过《2012》

电影里面呈现了不少

人类城市被海水淹没的画面

海水之所以会淹没陆地

根本原因在于气候变暖

使得大量冰川融化

从而导致海水增多

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对于那些

处于低海拔地区的人来说

无疑是“灭顶之灾”

太平洋上的岛屿国家

基里巴斯 和 图瓦卢

因为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不得不进行举国迁移

(海水在逐渐“吞噬”陆地)

如果真的有一天

当海水铺天盖地冲来时

你会祈祷“诺亚方舟”的出现吗?

为了应对来自大海的“威胁”

人类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

这里不得不说起

填海造陆

当今全球人口爆发式增长

许多地区都面临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

填海造陆除了可以应付

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外

也可以有效地增加陆地面积

减缓人口过多的压力

比如像香港、日本、荷兰

受困于人多地少的窘境

一直以来就是填海造陆的“急先锋”

但是大规模的填海造陆

一方面会减少天然海湾面积

使得自然海岸线消失

另一方面也会改变水域环境

带来海港淤积、水污染等问题

难得人类就要坐以待毙了?

别担心,还有一招——

人工浮岛

建造人工浮岛的事例

在人类史上由来已久

早期的人工浮岛典型当属于

乌鲁斯人在的的喀喀湖建造的

人工芦苇浮岛

看上去柔软脆弱的芦苇

竟然被组合建造成可以住人、行走的小岛

不得不称赞古人的智慧

而近来,荷兰海洋研究所的一支团队

Maritime Research Institute

简称 MARIN

就在研发一种新型人工浮岛技术

这项名为“海上空间”的研究

计划在20年内打造超大型浮岛

用作兴建房屋、港口、农场或乐园

毫无疑问这将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MARIN项目负责人Olaf Waals这样说道:

海平面大范围上升后

人类的海上活动必然会增多

这种情况下填海就不再是很有效了

而浮岛是一个符合荷兰航海传统创新方法

MARIN首先是找来87块三角形

在其上面安装好相应测试的传感器

然后一一拼接成

大约40X40米大小的人工模拟浮岛

外号“Offshore Basin”

三角板块之间有灵活性连接

相互依靠、支撑

使得整一个模拟浮岛

可以在海风、海浪中保持稳定状态

计划的初步构思

是将这种塑料三角板

替换成由钢铁、水泥混凝土

来制造庞大三角“巨石”

这样的重量

而且还是近海

就能很好地抵销海水的浮动

让人工浮岛“如履平地”

而且

浮岛将用下锚的方式

固定在近岸海域

MARIN的人工浮岛结构、设计

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意大利的

伊塞奥湖浮动码头

这个码头的设计者是

著名艺术家克里斯托与他的已故妻子珍·克劳德

码头由22万根高密度聚乙烯管组成

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作品展出后在当时曾引发轰动

看到这嘿嘿想到一个问题:

这么大的一个人工浮岛

要怎样才能保证不会被海水“推走”呢

这方面韩国人给出了例子

2010年2月6日在首尔亮相了

一个名叫“Viva”的大型人工浮岛

它重约2500吨,面积3271平方

可容纳 2500人

为防止浮岛飘走

在江底打下500吨重的石墩

还有多条长达69米的铁链系住

一旦出现异常,铁链就会自动锁紧

将浮岛拉回原位

人工浮岛不仅在技术上极具可操作性

而且在功能性上也丰富多样

除了能为离岸的房子、公共空间和货运码头

提供场地空间

还可以在浮岛上安装可再生能源系统

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甚至能建立海洋生物养殖基地

MARIN的模拟浮岛

虽然展现出了很好的预期效果

但依然存在着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

比如

除了前面提到的“固定”浮岛方法、

在极端天气下的应对方式、

还有如何达到能源及资源的自给自足、

以及是否会对海洋生态环境

造成消极影响等等

相比传统的填海造陆方式

人工浮岛技术更加适合未来人类发展的趋势

在世界各国都还无法找到一种

有效遏制温室效应的方法的情况下

嘿嘿觉得

发展人工浮岛技术不失为一个妙招

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