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从建筑业改革发展角度来看,行业30余年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将面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转型新路径。
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注意到,我国中小建筑企业在行业中地位重要却面临极为严重的融资困难问题,在进入新常态后建筑业粗放型发展模式疲态已现的现在,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使其转型步履维艰。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认为,供应链金融模式有望成为解决建筑业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供应链融资可以大型建筑企业为风险控制主体,通过责任捆绑,将银行信用有效地注入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以及其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政府对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推广和支持将提升建筑业信息流动的透明度,夯实在建筑行业实现“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的基础,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也将推动“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真正做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
水起风生,“供应链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供应链金融”发展再受政策支撑。前不久,《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通过讨论通过,指出要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大型企业开展内部“双创”,开放供应链资源和市场渠道,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认为,“供应链金融”在政策扶持下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引入核心企业、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等,实现对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的整合,有针对性地为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各方创造价值,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各方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一方面,由于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强势地位,赊销已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处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供应商,上游企业回款周期长,下游企业短期付款压力重,同时由于难以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获得银行资金支持,资金短缺将直接导致后续再生产环节的停滞,甚至导致供应链“断链”。因此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认为,提高供应链资金运作的效力,维护所在供应链的流畅运转,降低供应链整体的管理成本,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于是“供应链融资"产品应运而生。
“供应链金融”服务基于供应链上各个主体之间真实的交易关系提供融资,其核心在于区隔不同的现金流并锁定风险可以识别的现金流,实质是帮助企业盘活流动资产。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是“供应链金融”的最大特点。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对供应链组成有决定权,对供应商、经销商、下游制造企业有严格选择标准和有较强控制力,能对供应链条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稳定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近十几年来,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注意到,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布局“供应链金融”。国际上,JP Morgen于2005年收购了美国物流公司Vastera,以期完善其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用自己开发的模型给供应商和买方之间的关系设置信用值,无需传统担保就可以向企业及其供应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法国巴黎银行、荷兰万贝银行等对大宗商品提供融资服务、以销售收入支付采购贷款等服务。此外,并不仅仅只有银行看到了贸易融资中的新机遇,UPS也创立了UPS金融公司以专门负责贸易融资。
国内方面,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早于2003年便开创了“深发展供应链品牌”,2012年又规划建设了互联网技术支持平台“橙e网”,探索“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发展路径;光大银行则推出“阳光供应链”品牌,定位于中端市场,将业务重点投向石化、煤炭、电力、糖、汽车等行业中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其他交通、中信、招商、兴业等银行也均建立了自身的供应链金融品牌。四大银行中,中国银行推出融易达、融信达、通易达、融货达等系列组合,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空闲的授信额度为其周边的中小供应商提供基于物流环节的融资服务。农业银行建立了“供应链融资易”,专门针对产业链配套中小企业的包括票据融资、应收账款质押、银行保理等业务在内的多元产品组合。建设银行也有“融链通”品牌。
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仅从银行保理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即可见一斑,同时企业应收账款的不断增长也显示出供应链金融潜在需求庞大,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预计有望达到20万亿美元。“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认为,原因在于其既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又能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的双赢效果:
● 从中小企业角度来看,由于赊销在供应链结算的使用不断加重,盘活应收账款成为解决供应链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路径;
● 从银行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为银行提供了一个获取稳定高端客户的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
● 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
根据资产种类的不同,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看到,供应链金融在目前主要可分为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三种模式:
●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上游的中小企业将核心企业给它的赊账凭证转让给金融机构,进而取得融资用以继续自身再生产,若到还款期限中小企业不能还款,则金融机构可凭应收账款向核心企业收款;
● 保兑仓融资模式:下游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上缴一定押金并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向金融机构贷款,所获贷款用以向核心企业进货。而为确保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为了进货,通常会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监管;
●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中小企业利用手头上的货物抵押申请贷款,货物存放在第三方监管公司,由第三方监管公司负责货物的监管、货价的评估以及货物的发放等,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监管公司给出的评估结果发放贷款,中小企业用运营所得还贷。
另一方面,根据供应链金融组织主导主体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物流企业主导模式、企业集团合作模式和商业银行服务模式三类:
● 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在物流企业主导供应链融资中,物流企业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信息优势和客户关系优势,通过掌握抵押货物的精确信息,为面临赊账压力的企业提供短期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并收取相应回报。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看到,物流企业主导模式有着如下三个特点:1. 物流企业设计融资方案并提供资金,实质上扮演了金融机构的角色;2.物流企业是方案实施过程中融资抵押物的实际控制人,可根据融资方案的进程或者还款计划的执行状况来确定和调整其运输和交货计划;3. 物流企业是信息渠道建立者和控制人,掌握货物的运输信息。
● 企业集团合作模式: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集团同时充当融资提供方与核心关联企业,直接参与供应链贸易,为买方提供融资租赁、设备租赁等服务,在替买方垫付货款的同时,也收取融资利息。企业集团合作模式具有如下三个特点:1.由于各企业集团的市场地位较为均等,融资方案和条件将由多个企业集团协商合作设计并确定;2.企业集团共同掌控信息,协商融资抵押物的实际控制权;3.提供服务的企业需要有很强的综合管理运作能力。
● 商业银行服务模式:针对买方和卖方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提供专业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对于买方,买方向供应商提出采购订单后,供应商提供货物提单和发票给买方,并按要求递送货物;买方收到这些凭证后,将商业银行授信的承兑汇票与确认后的发票、运单递还给供应商;供应商凭承兑汇票和交易凭据向商业银行要求付款;商业银行审核这些文件后向供应商付款,并记录买方融资额度;买方在到期日时向商业银行支付所欠融资款项。
——对于卖方,企业首先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同时将采购订单复印件发送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根据融资协议和订单内容向供应商提供装运前融资,以便企业采购原材料和组织生产;供应商生产完成后向采购企业递送货物并传送提单和发票;供应商立即向商业银行提交装运文件的复印件。银行收到装运文件并审核确认后向供应商提供装运后融资,创建装运后融资记录,并消除装运前融资记录;采购企业在付款期到时直接向商业银行指定账户付款。
商业银行服务模式有以下三个特点:1.商业银行主导设计服务方案的设计方并提供资金。商业银行负责制定融资条件,有利于提供更加标准的服务,从而提高运作效率、实现规模效益;2.商业银行负责建设信息平台,方便企业的申请和使用的同时更可通过网络平台掌握融资的特征、分布,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3.商业银行与客户企业在问题协商中地位大致平等。相比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模式,商业银行的融资服务呈现批量化、标准化、流程化的特点,因而适用于广泛的中小企业群体。
“供应链金融”模式契合建筑行业发展
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认为,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数量众多且体量庞大、从业人员众多,在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15年,全国共有建筑企业80911家,其中相对规模较大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仅6789家,中小规模企业占比在91.61%,中小建筑企业己成为中国建筑业的主体。然而相对于其在行业乃至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小建筑企业所获得的融资待遇却要明显不如。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我国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在对我国包括建筑企业在内的两千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发现,阻碍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的因素中,资金上的短缺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制约条件。鉴于中小建筑企业的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各方面影响作用,使其呈现明显的融资成本高,风险和难度很大的特征。
进入新常态以来,建筑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已出现疲态,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认为,一方面,传统建筑业受制于产业链和服务周期过长,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等现象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难以改变;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建筑业“去产能”措施不断加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并日益加重,多数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转型步履维艰。
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认为,供应链金融模式有望成为解决建筑业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最佳方案之一。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已经在制造业取得不少成绩,对于亟待拓宽建筑行业中小企业市场的商业银行来说,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便成为银行寄予厚望的新型信贷安排:供应链融资可以大型建筑企业为风险控制主体,通过责任捆绑,将银行信用有效地注入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以及其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BIM技术的推广和支持将提升建筑业信息流动的透明度,夯实在建筑行业实现“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的基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可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有利于建筑项目可视化、精细化。
早在2011年5月10日住建部便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强调要加快BIM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2015年6月16日的《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类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2017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再次提出加快推进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BIM技术的推广将成功构建“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建筑业实现应用的生态基础。
与此同时,元立方金服平台研究人员认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从建筑业改革发展角度来看,行业30余年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将面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转型新路径,2017年2月23日发改委、住建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年)》,其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化招标采购,促进招标采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高招标采购效率和透明度,建筑企业将逐步开启转型升级之路。
“互联网﹢建筑+供应链金融”有望实现从物资采购管理、订单配送及现场验收结算、融资支付全过程标准化管理,采购数据相互联通,物资供应链管理简洁高效,对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真正做到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
(注:文章源自专注于PPP、市政建设投资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元立方金服,作者为元亨智库PPP投资研究院研究员胡思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