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一次不包括“非洲五大”的南非之旅吗?事实上,南非逐渐展现在生态旅游方面的吸引力,还伴随一个属于彩虹国度的蓝色梦想。
7月份的南非正值一年中相对寒冷的深冬,但沿海地区的天气依然晴朗和煦,东开普省(Eastern Cape)温暖的阳光与北下而来的莫桑比克暖流,让生活在伊丽莎白港海岸线附近的非洲企鹅们,过得舒服又滋润。
如果这时候乘着游艇,来到距陆地约4公里远的圣克罗伊岛(St Croix Island),便能近距离观察这些悠哉度日的小家伙们:饿了,游进海里就有美味的凤尾鱼、沙丁鱼,饱餐后,便拖着黑白相间的身躯一摇一摆地爬上光滑的浅礁,懒洋洋地梳理羽毛,或是发出从人类审美角度难以欣赏的像驴一样接连不断的嘶叫。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去,企鹅是一种很有趣的动物:在生物分类中属于鸟类,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在海洋中游泳、捕食,而在繁殖后代期间,它又要回到陆地上,在近海的海滩或海岛上筑巢、产卵和育雏。
然而,对于生活在非洲大陆西南沿海海域的非洲企鹅来说,这样的生活习性也让它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据统计,1910年非洲约有企鹅150万只,2010年已下降至8万只,在一百年间减少近95%,同年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非洲企鹅由原来的易危等级(VU)上调至濒危(EN)。
在伊丽莎白港(Port Elisabeth, 简称PE)的南非海洋生态修复及教育中心(SAMREC),工作人员会对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们耐心讲述着其中的缘由:从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到人类渔业的过度扩张,再到难以避免的港口漏油事件,甚至是沿海居民家养的宠物狗,都对企鹅的生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的记者,非洲企鹅在近10~15年间数量锐减的趋势尤为明显,有机构在2016年给出的数据已降至45,000只。
这也凸显出SAMREC看似平凡的工作的重要性:发现、救助患病和受伤的海洋鸟类,尤其是企鹅——从给企鹅治病、喂食到清洗沾满石油的企鹅再到接生小企鹅,这个主要依靠极少数员工与大量志愿者的机构,至今已成功救治了数以千计的企鹅。
“我们所说的成功救助企鹅通常是指让企鹅恢复在野外正常生存的能力,但并非所有的企鹅都有这样的幸运。”SAMREC的救助员向记者解释道,有些受伤严重的企鹅即便痊愈后也无法再回到自然环境下生活,目前,中心里已经有了15名这样的“永久居民”。至于那些完全恢复野外生存能力的小家伙们——将它们放归自然已经成为备受游客们喜爱的活动之一。
SAMREC最近一次较大规模的放归活动发生在2016年12月,一批遭受泄漏石油污染的企鹅经过中心 4个月的悉心治疗,在数百名围观人群的欢呼、拍照和录像中,摇摇摆摆地从累西腓角自然保护区的灯塔下走向久违的大海。一段用手机拍摄的此次放生行动的短视频,在Facebook上吸引了近百万次的播放与超过13万次的转发。
当然,对于旅行者尤其是外国游客而言,企鹅放归的仪式并不是随时都能遇得到,但人们可以在当地旅游机构的带领下,乘着小艇来一次海洋猎游(Ocean Safari),就像在陆地上乘坐四驱车深入草原腹地一样,去大海中看看这些海洋动物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在伊丽莎白港的码头,有不少旅游机构都提供类似的海洋猎游行程,雀跃不已的游客们期待的动物名单上除了企鹅,还包括海豹、海豚甚至鲸鱼。
这与伊丽莎白港乃至整个纳尔逊·曼德拉湾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除了全球最大的非洲企鹅繁育地圣克罗伊岛之外,2016年4月,阿尔戈阿海湾(Algoa Bay)也被世界鲸豚联盟(WCA)授予“全球宽吻海豚之都”的称号。相关研究证实,近30,000只印太宽吻海豚(Indo-Pacific Bottlenose Dolphin)成群地活跃在阿尔戈阿海湾,这令出海的游客能有更多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些乐于亲近游船甚至是人类的动物。
纳尔逊·曼德拉湾旅游局的首席执行官Manolakazi Skefile对此表示:“这样的奇观就发生在我们的海湾中,它将进一步加强纳尔逊·曼德拉湾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成为我们独一无二的旅游魅力。”当地已经决定每年设立一次海豚节,促进人们对这种聪慧友善的海洋动物有更多的了解和保护。
这并不是南非首次以海洋动物作为节日主题,出海看动物的体验也不仅只存在于纳尔逊·曼德拉湾或东开普省,在整个南非南部绵延的海岸线上,还有很多独具魅力的海洋猎游或其他海洋主题旅游。例如位于南非西南部的西开普省,无论是赫曼努斯(Hermanus)的鲸鱼节,抑或纳斯那(Knysna)的生蚝节,既承袭了的古老的生活传统,又毋庸置疑地带着非洲特有的悠游节奏,让旅行者在轻松的行程中,感受南非海洋的独家款待。
赫曼努斯一向有着海岸疗养地的美誉,但在每年9月底,原本安宁的小镇会一下子挤满许多其他国家的游客,他们忙着爬上海岸线旁的山崖抢占有利地形,竖起耳朵等待着“报鲸人”吹响用海草制成的号角,然后亲眼目睹一只甚至几只南露脊鲸的巨大的尾部或弯曲的脊背从海水中升起。
要知道,如果你去挪威北部或是夏威夷的茂伊岛,想要看到同样的风景得忍受至少3、4个小时的舟船颠簸,而在赫曼努斯,由于独特的海洋环境,鲸鱼会游到距陆地近得不可思议的海水中交配、产仔,因此赫曼努斯也成为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可在陆地上观鲸的地点之一。紧随其后的盛大鲸鱼节,还可令游客们悠闲地享受当地美食,或是购买几件别致的手工艺品。
7月中旬刚结束的纳斯那生蚝节(Knysna Oyster Festival)则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这个有着“非洲小瑞士”之称的小镇,坐拥纳斯那河(Knysna River)与印度洋相接的河口,由于海水倒灌,而在两侧狭窄的岬角内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潟湖,沿岸就是大名鼎鼎的弗雷庇德自然保护区(Featherbed Nature Reserve)。
整个湖泊的码头不多,船只却不少,有四平八稳的观光船,也有优美流线型的私家帆船甚至游艇。只需花上数十兰特,便可登上观光船游湖:两岸的山坡上遍布植被,富人们的别墅穿插在葱郁的绿意中,风景静谧安详,看上去与瑞士日内瓦的游湖似乎没什么不同。
也许,唯一的区别在于船上,一位叫Thato的黑人解说员,以极大的热情向乘客们不断发布着当地的旅游情报甚至八卦新闻,例如前几天的一批客人在保护区内看到了大象或罕见的蓝麂羚,或是湖心岛的某个别墅换了主人。然而,当被记者询问到,作为本地人他更喜欢或偏爱哪个旅游项目的时候,他瞪大双眼,以一种无比理所应当的语气回答——
“当然是生蚝节,必须的!”
纳斯那不仅是休闲和度假的天堂,也是各种动、植物的乐园,但相比大象、羚羊或当地特有的白梢冠蕉鹃(Knysna Lourie)等观赏性动物,最具代表性的却是这里出产的肥美鲜滑的生蚝,被无数饕客奉为盘中美味。这当然也与生蚝节在三十多年间不遗余力的推广有关:在1983年,当时并不常见的美食节首次被提上纳斯那的活动日程,主要因为人们想借助生蚝的美味为冬天的海滨小镇聚些人气,但随着活动超乎想象的受欢迎程度,现在的纳斯那生蚝节已是闻名全球的美食盛宴与狂欢。
即便在平时,生蚝的价格也不算昂贵,90兰特就能买到半打,平均每只大概在15兰特左右(约合人民币7元),倒是其消耗量尤为惊人:以生蚝节为例,疯狂的“蚝”客们会在为期10天的活动中奋力嗑掉300万~500万只生蚝,再加上必不可少的住宿、玩乐等其他消费,现在的生蚝节已成为小镇每年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去年,在门票售卖之外,纳斯那生蚝节还额外为当地贡献了1亿1千万兰特,并创造了超过2000个工作机会。
近年来,南非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将推动经济的重点转向海洋,而与海洋相关的旅游业无疑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这要从南非政府在2014年提出的“帕基萨行动”(Operation Phakisa)开始说起。这份旨在发展南非“蓝色经济”潜力的战略,着重针对海洋运输、制造、油气、水产等相关领域进行优先发展,迄今为止已带动相关投资170亿兰特,并计划在2033年为南非国内生产总值输入1770亿兰特(约合人民币980亿元)。
此外,基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考量,小型港口建设与滨海旅游业发展也逐渐被纳入这项宏大规划的蓝图。南非环境事务部部长埃德娜·莫勒瓦对此表示,大西洋南部和印度洋的渔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渔场之一,滨海旅游业更是许多沿海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南非的旅游业一向在提振本国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第25届南非INDABA旅游展上,祖马总统号召南非人“投身旅游业”,界面新闻曾在《南非INDABA旅游展想要说的事情很简单:旅游,让生活更美好!》一文中做出详细报道。而在前不久的南非旅游局路演中,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南非的旅游业已连续七年实现增长,2016年境外游客数量创下了13%的增长纪录,通过“国家旅游业战略”的规划实行,南非力图在2026年完成200%的增长目标,为国内经济直接创造3020亿兰特的价值。
南非对于海洋的布局和发展战略也搭上了国际大环境对于海洋保护和发展议题愈加重视的潮流,今年6月份,首届联合国海洋大会(UN Ocean Conference)于纽约召开,莫勒瓦部长在会议上对南非的海洋经济战略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南非拥有长达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以及比国土面积更为广阔的海洋空间,是全世界海洋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只有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及海洋资源,才能使“蓝色经济”进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说到可持续发展,南非旅游业一向是非洲乃至全球环保旅游的先驱。1964年,这个国家就有了首个海洋保护区(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齐齐卡马(Tsitsikamma),它也是非洲大陆的第一个海洋保护区。这个地貌多样的公园拥有超过80公里长的海岸线,印度洋的海水拍打着怪峋的灰色礁石,潮湿的海风吹进内陆的齐齐卡马山脉,浓厚的雾气萦绕于海角山间,让整座峡谷看上去如同远离尘嚣的仙境。
现在的南非已有23个这样的海洋保护区,它们不仅是海洋动物的庇护所或鱼种“银行”,也提供了海水健康评估的基线和标准,展示了海洋生态体系最接近原始的状态。而在这些保护区之外,还有更多的海洋公园,同样有着备受呵护的海域,以及更加吸引游客的奢华、休闲的度假氛围。
沿花园大道从齐齐卡马国家公园向西自驾约1小时,便能看到著名的普利登堡湾(Plettenberg Bay)。相比遗世独立的前者,这里从很早以前就更有商业气息:公元18世纪,木材贸易为这里聚集起人流,20世纪初,逐渐兴盛的捕鲸业则让这片海湾进一步迈向繁荣。到了1940年,捕鲸业早已停止,人们在海湾附近的灯塔岛(Beacon Island)修建了第一家饭店,随后在1972年,这家饭店更名为灯塔岛度假村(Beacon Island Resort),是南非酒店史上家喻户晓、极具代表性的酒店。
酒店位于海滩旁地势稍高的位置,大部分房间都有着极佳的海景视野——不仅是通常意义上落日余辉或霞光初升的海景,运气好的话,甚至还包括在海中游曳的鲸鱼或海豚,因为普利登堡湾本就是各种各样的海洋动物的乐园:毛皮油光水滑的海豹懒懒地趴在近海的岛屿上,布氏鲸和宽吻海豚在海水中畅游,有时还有濒危的驼背海豚甚至更罕见的虎鲸;每年的7~11月,成群结队的南露脊鲸会游向这片海水温暖、食物充足的海湾,而座头鲸光临的时间大约在11月后至来年1月期间,从房间的窗户内,你也许就能看到那些标志性的高高喷起的水柱。
至于那些更喜欢探险的游客,可以报名参加度假村开设的水肺潜水课程Pro Dive,然后跟随教练前往当地著名的潜点Redbait Reef,探寻海面下更加富饶的生物世界:你会与鳐鱼、乌贼及章鱼一起玩耍,欣赏绵软的海星、草莓色的海葵和斑斓的珊瑚礁,也许还能有惊无险地邂逅几条鲨鱼,例如行动迟缓的豹纹鲨,或是样貌凶狠但性格温顺的沙虎鲨。
无论是海洋、沿海或陆地,南非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向来居于世界前列,“彩虹之国”的美誉不仅指代其多民族融合的文化,也寓意多姿多彩的自然生态与物种。国际热带林与环境保护网站Mongabay在2016年对全球各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排名,南非位列第十三,在非洲国家中排名第一。
如果说,南非特有的两洋交汇以及多洋流流经的海洋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生物,那么,陆地生态圈的多样性则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开普敦及其周边,如开普植物保护区(Cape Floral Region)、桌山国家公园等。
前不久,英国《卫报》在一篇报道中提到,开普敦也许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城市,理由是,一项由联合国人居署牵头,联合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南非开普敦大学等相关研究机构共同完成的城市与生物多样性展望项目(CBO)的研究报告显示,开普敦稳定的气候条件,使它成为大约3000种植物、361种鸟类和83种哺乳动物的家园。虽然,人口的增长为生物多样性带来潜在威胁,“但开普敦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和留存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资产。”
旅游也许正是这样的措施之一,因为它不仅可以带来宝贵的收入和就业机会。也能让人们更多了解这些对南非或是全球而言都弥足珍贵的地区。大名鼎鼎的好望角花卉区(Cape Floristic Region)便是南非西南部的一片极为罕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片横跨整个西开普省南部、核心区面积达5575平凡公里的区域,生长着整个非洲大陆近20%的植物,同时也催生了各式独一无二的旅游项目,鲜花游猎(Flower Safari)就是其中之一。
大森林自然保护区(Grootbos Private Nature Reserve)距开普敦市区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这里不仅是获奖无数的野奢度假村,也提供顶级水准的生态之旅,例如观鸟、徒步、骑马或是与当地人一起打理植物,当然还有很受欢迎的鲜花游猎。乘坐敞篷的四驱车驰骋在这片花卉王国中,保护区的植物专家会教你辨认许多怪模怪样的植物,讲解令人脑洞大开的植物界趣闻轶事,也会聊几句这些低矮的凡波斯灌木丛会如何影响最近的杜松子酒热潮。
一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无疑是旅游业与游客的福音,但同时,它因而也需要面对变化的自然环境带来的复杂而持续的挑战,以及由此引发的更多对于环保议题的探讨。近来,南非的齐齐卡马海洋保护区就因向当地居民开放小范围商业捕鱼试点项目,引发环保人士的广泛争论;在某些陆地上的自然保护区,本地植物生态与外来植物侵袭的平衡问题也日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前不久花园大道沿线遭受持续山火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松树、柳荆、含羞草等高火灾负荷的外来植物过于茂盛。
所幸,全世界都已看到了南非在生态旅游方面的不懈努力,今年6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决定,批准南非的花园大道(Garden Route)成为新的生物圈保护区(Biosphere Reserves)。
从西开普省的开普敦到东开普省的伊丽莎白港,整条花园大道沿线区域被划归为生物圈保护区的总面积达到惊人的6983.63平方公里,包括由原来的齐齐卡马国家公园、荒野国家公园、纳斯那国家湖区以及其他国有土地合并而成的花园大道国家公园(Garden Route National Park);以及两处世界遗产:朗克鲁夫峡谷(Langkloof Valley)与纳尔逊海湾溶洞(Nelson Bay Cave);还有齐齐卡马海洋保护区(Tsitsikamma MPA)和原野湖湿地(Wilderness Lake Ramsar Site)。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花园大道的申请令人鼓舞,这不仅是对南非生态环境的肯定,也是对花园大道地区的人民的肯定。”莫勒瓦部长对于这项新的决定十分欢迎,“花园大道路线是南非最主要的旅游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陆地、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人们正不懈努力,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环境资源这二者巧妙地加以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