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解约必火”魔咒的荣信达,为什么连马云都救不了它

由于以往的成绩过于耀眼,反而鲜少有人提及这也是被马云控股、有望上市的荣信达,转眼两年过去了,却是一切如旧。

 |  品途公司志

品途公司志(ID:e-qika) 作者:杨亚茹

一部《解约必火》,是荣信达近年来最精彩的连续剧,不仅情节跌宕起伏,还网罗一众小鲜肉,时不时也会在话题榜抛头露面。

忆往昔,周迅、陈坤在荣信达期间已小有成就,转投他处更是声名大噪,如今的机场带货女王杨幂也是荣信达出身,但这三位在离开荣信达时还没有“解约必火”的魔咒,直至新版《红楼梦》中的“宝黛”出走,“荣信达定律”和“解约必火”才被舆论划上等号。

此后,每逢其旗下艺人有些许动作,舆论必不绕开这个成立22年的中国第一代经纪公司——荣信达。

由于以往的成绩过于耀眼,反而鲜少有人提及这也是被马云控股、有望上市的荣信达,转眼两年过去了,却是一切如旧。

难以为继的荣信达模式

作为一家有点年纪的影视公司,荣信达在2015年之前都不曾有拥抱市场的动作落地。

2010年,陈坤与荣信达合约期满选择单飞创办工作室,他说只要荣信达上市,就愿意留下来,但事实证明,荣信达的上市只是镜花水月,骨子里传统的调性一直主导着陈坤走后公司很长时间的发展。

从辉煌到式微,这家由两个女人撑起的影视公司,其模式遭遇了时代变迁的清洗,危局频现。

李小婉、李少红出席荣信达20周年庆典,回顾公司20年的成长并介绍了12个IP新项目,这场庆典还启动了“明日之星”计划,继续挖掘、培养更多有特性的演艺新人。

李少红和李小婉同年出生,相识于微时,两人在31岁时合作了电视剧《血色清晨》,次年一拍即合成立北京荣信达影视艺术有限公司,李少红擅长做导演,李小婉攻于抓经纪,“制作+经纪”的模式就此伴随了荣信达最炙手可热的几年。

《雷雨》是荣信达的第一部电视剧,接着《大明宫词》等经典影视作品轮番上映,电视剧风生水起的荣信达开始涉足大荧幕,《门》等电影也获得不俗口碑,好像不偏科的优等生,在艺人经纪方面,周迅、陈坤等演员纷纷崭露头角,跻身一线。

彼时的荣信达是行业翘楚,与同期的华谊兄弟、金英马旗鼓相当。但是伴随着声势浩大的新版《红楼梦》选角、拍摄、播出后,最初的荣信达模式悄然发生改变,影视制作严重落后于艺人经纪,仅在2013年出了一部不温不火的《花开半夏》,之后的荣信达几乎就是一条腿艰难前行的纯经纪公司。

不断闹出的艺人解约风波,让荣信达深陷舆论旋涡,传统的艺人经纪模式面临严峻考验。

在荣信达,艺人的发展有着严格的阶段性标准,不论是李少红还是李小婉,她们都很清楚公司艺人的能力是怎样的水准,适合接怎样的角色。新人都会经历公司报班、专业老师指导、封闭式训练,再开始上戏,演技不能支撑角色时又再继续休息培养技能。

没有时下的流量造星,也不进行人设包装,艺人规划也不合理,“放养型”成了公司经纪团队与艺人固化的相处之道。纵观整个公司,荣信达与艺人的相处模式又是“家庭式”的,“双李”以感情为纽带,像父母一样对待十六七岁刚出道就签下长约的艺人。

亲情“捆绑”在市场化影视环境下的不堪一击,完全印证了荣信达的没落。艺人成名后需要科学、规范的经纪模式优化其发展,目前风头正劲的正午阳光会给王凯、靳东开工作室,当年平起平坐的华谊会给黄晓明、李冰冰公司股权,这是传统的荣信达模式无法实现的。另外,公司影视制作业务的停滞更是让一堆艺人经常遭遇无戏可演的尴尬。

解约的已经另谋发展,留下的则不被看好。漏洞百出的荣信达也并非食古不化,在2007年,“双李”找到马云,谋求市场化,七年后,马云控股了正值转型的荣信达。

转型两年,荣信达却还在阵痛期止步不前

今年6月,宣布IP2.0战略后的荣信达公开了《女君纪》“云涌版”海报,李少红执导筒。吊诡的是,荣信达此前已经公布了多个拍摄项目,官网海报眼花缭乱,却未见一记实锤。

荣信达官网显示的项目公告中的影视剧包括全IP项目《大唐李白》《木槿花西月锦绣》《神兵谱》《怪力法印》;电影及电视剧项目《剑侠情缘》《妈阁是座城》;电视剧项目《卧底归来》《吉时医到》;电影项目《妇仇联盟》《恋曲90后》《春宴》《莲花》。

手握一众IP项目,却还是没剧可播,傍上马云的荣信达缺的不会是钱。

艺人经纪屡遭诟病,准备转型的荣信达把重心转向了影视制作,这也是马云在两年前看中荣信达并砸下上亿元资金的初衷。

2015年,在荣信达20岁生日之际,公司宣布被马云和虞锋创办的云峰基金控股,并开启娱乐IP2.0战略,要从传统影视公司升级成为集娱乐IP综合运营、影视投资制作、艺人经纪以及IP衍生系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企图在自身转型的同时改变影视圈的IP乱象。

一口气拿出了12个重磅IP项目,包括全IP项目《大唐李白》、电影及电视剧项目《剑侠情缘》等等。

和马云一起干票大的,荣信达首席运营官叶鸿宣布荣信达一期投资基金正式开始运作,公司正在筹备上市动作,不论是舆论还是荣信达内部都洋溢着卷土重来的豪气。

战略宣布之前,李少红做客了《法治进行时》节目,她对荣信达未来发展信心满满,表示公司在排兵布阵新的打法,要在网剧、影视剧上面进行大动作,深度接触资本,引进好莱坞艺人经纪模式,她说,“先蹲下来才能跳得更高”。

一条腿的荣信达可能是蹲久了,2015年没能跳起来,到现在依然没跳起来。

马云一向是钟情于影视行业的,曾经投资华谊兄弟,后来成立阿里影业、合并优酷土豆,又期望通过控股荣信达深入影视行业的上游作业,无奈,荣信达的问题解决起来有点棘手。

云峰基金入局后保留了荣信达选IP以及制作结构上面的团队,还配了一个做品牌的市场开发团队,找了个COO管理IP项目资源,新招了CEO全面负责IP价值整条业务链。“双李”品牌化,变成超级导师,保证荣信达的调性和品质。

突然倾向IP的新战略在荣信达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核心团队缺失、长期经营IP能力匮乏的劣势没有被扭转,影视业务像扶不起的阿斗,荣信达也没打算割掉备受资本冷落的艺人经纪。

就这样,荣信达到现在还没熬过转型的阵痛期,自己储备的影视剧目难产,旗下的艺人四处流散上戏。

艺人有脚会走  浮躁的行业更需要良心影视公司

弱化艺人经纪,全身心投入影视剧制作,是现在的荣信达可以走通的一条路,尽管前路依旧竞争激烈。

现在的影视类公司遍地开花,转型成功的老牌公司成了行业龙头,后起之秀们也不甘示弱,深耕垂直细分领域。传统影视公司再要转型,须得有舍才有得,荣信达已经错过了“制作+经纪”两手抓的转型时机,即便如市值227亿的华谊,其艺人经纪也已经名存实亡。

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旗下的艺人又总被网友喊话解约,空有资本加持,一但艺人离巢,荣信达便徒有其表。

目前国内的艺人经纪发展并不成熟,知名度高的艺人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新生代艺人则暂寻公司寄居,一但被大众熟知也就奔工作室去了。荣信达模式对新人有吸引力,但却难以对成熟艺人的事业发展做好风险把控,眼前的事实是,荣信达的影片质量和数量已经与其艺人身价的增长完全脱节。即使签订15年的绑定式经纪合约也不能留住艺人,杨洋与其对薄公堂最终成功解约便是典型事例。

与其负重前行,不如及早重整行囊。

作为云锋基金唯一一个从转型期切入的公司,荣信达是幸运的,马云愿意为其转型买单,看中的一定是影视制作能力,并非公司在艺人经纪业务上的不屈不挠。

马云录制VCR寄语荣信达未来:“云锋基金能够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我觉得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未来娱乐经济市场的发展极其之快,所以,荣信达这次发展战略的思考、年轻团队的落实,以及对未来整个娱乐文化产业的全面整合和开放、协调、协同的这种思想,我们大家都寄予了很大的期待。”

荣信达有的是制作精良的底子,知道优质剧目的生产流程,这是现在抠图、替身、烂IP等乱象丛生的影视行业急需的。

热钱涌入后,IP大热,几人获利后,影视行业浮躁了,在IP上栽跟头的反例也接踵而至,但IP不是行业毒药,国外的一部作品可以作为核心IP进行长期的经营,国内反倒成了见光死,这并不符合健康的市场规律。

经过两年的磨合,荣信达是不是已经可以站起来悉心研究下核心团队的打造、以及优质IP的衍生了呢?多年来优秀的影视剧目沉淀颇丰,若只拿来缅怀过去,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