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律师标识:对于最终能否拿回投资,“并不乐观”。
作者:未澜
换了个“民科”的华丽外壳,巴铁的这一场民间科学伪装的金融骗局也终于在近日落幕:对于涉嫌利用"巴铁"项目在全国布局数百家分公司,打着地方政府拟建巴铁"PPP"项目的名义,面向公众集资的"巴铁"涉案32名犯罪嫌疑人,已在近日被依法刑事拘留,同时,警方对于“巴铁”骗局中涉及的4万多名投资人达48.86 亿元的未兑付金额,也在全力开展审查取证、追缴涉案资产。但据相关律师表明:对于最终能否拿回投资,“并不乐观”。
事情追溯要到去年下旬,一种名为“巴铁”的高架巴士突然走红,在秦皇岛"巴铁"1号试验车路测刷爆网站和朋友圈的同时,“巴铁”科技此前还与河南周口、河南南阳、河北张家口等地方政府签有合作协议,将在上述城市进行巴铁轨道线路和组装工厂的建设。而运作“巴铁”项目的网络金融P2P的理财公司“华赢凯来”,也开始进入了投资人的视线,在捆绑了“巴铁”项目的投资理财产品后,号称100万元起投,年化收益12%而借此集资40多亿。
“巴铁”是一项将城市快速公交(BRT)与地铁机车等优点融为一体的全新技术发明,横跨两个车道,上层载客,下层镂空走车,可同时容纳1200~1400名乘客。无论静止还是行驶,2米以下的小汽车均可在下层自由通行。而最先提出这一“空中巴士”概念的,是在2008年由现在的巴铁总设计师宋有洲提出的,作为小学未毕业的民间科学家,在提出外形酷炫的“立体快巴”后,曾被全国媒体广泛报道,被赋予了振兴中国制造的意义,民间发明家宋有洲被称为巴铁之父,还因此申请了国家专利。
之后,宋有洲与主营P2P理财业务的华赢凯来合作,成立了巴铁科技公司。而“巴铁”投资方华赢凯来在2016年6月的宣传表示,这一中国原创重大发明,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10年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佳、最重大突破的发明之一”。同年8月,但“巴铁”试验车在秦皇岛亮相时,却将实验线路从承诺的1公里缩至只有300米,而行驶测试“首秀”又变成了100米。
而对于这一项目,秦皇岛多个政府部门表示并不清楚巴铁事项,而随后巴铁项目也开始遭到外界的质疑。并陆续被曝出涉嫌伪造专利、借机敛财等丑闻。此后,“巴铁”项目被搁置,直至今年6月秦皇岛市要求限期拆除“巴铁”试验线,此事才重新成为新闻热点。而这距“巴铁”一号车试验运行仅仅过去10个月。
针对“巴铁被拆”事件,作为开发商的P2P平台北京华赢凯来集团董事长的白志明近日曾回应称:“那不叫拆,叫转移”。白志明还称巴铁还准备去印度、美国还有国内的其他城市进行试验。对于巴铁项目兑付是否出现很大困难的问题,白志明则表示:“兑付在顺利进行中,非常顺利。”但和据今年1月白志明承诺的不同,在今年5月华赢集团才发布具体兑付方案,根据该方案,华赢凯来首次兑付比例仅为债权人本金的1%。除了现金方案,华赢凯来还提出以房产、汽车等实物兑付投资者本金。
其实,在今年5月时,白志明就曾因未履行偿还借款的判决,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而以“北京华赢凯来”、“白丹青”为关键字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能发现有122份相关的判决书,其中有72份关于民间借贷纠纷,均是投资者起诉华赢凯来公司及白丹青本人的。其余则为劳务合同纠纷或劳务争议,是华赢凯来公司的正式或非正式员工提出的起诉。
而白志明(又名白丹青)就是华赢凯来和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1970年出生的河北邢台人,自1990年开始创业,先后涉足于煤矿开采、水泥制造、房地产开发等行业。于2015年初注册成立网络金融P2P的理财公司——华赢凯来,于2015年底从宋有洲手中买下了巴铁专利,2015年12月24日注册成立了“巴铁”公司。
据了解,华赢凯来公司在多个地方成立项目公司,将这些亏损和子虚乌有的项目包装后,在自己旗下至少三家p2p网站、数百家理财实体店中进行许诺12%-16%的利息,大规模集资招揽客户。而华赢凯来公司的多个集资项目都存在着以政府"PPP工程"的名义进行集资,但其实这些项目中大多数都与巴铁一样,尚未立项;还有另一些项目则资金回收困难,处在亏损状态。对于华赢凯来公司这"一家人"的问题,已明确显露出涉嫌"非法集资"的苗头。
7月2日下午,对于华赢凯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已立案侦查,并先后将公司主要负责人32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目前已全部刑事拘留。
对于华赢集团及其子公司未兑付金额达48.86亿元,涉及4万多名投资人,警方也提示,投资人尽快到合同签署地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理性反映诉求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办案和调查取证工作。
非法集资手段的创新套路近年来,在借着金融创新的名义,与民间科学“强强联手”,将投资者们骗的团团转。前有e租宝事件,今有巴铁神话终“破灭”,而这些传统非法集资骗局,不管怎样被公之于众,仍然无法对损失进行弥补。
而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的套路再深,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场庞氏骗局,在投资者财商教育的缺失情况下,通过高息诱惑而吸引大量投资资金,而在真相被发现时,大多资金被追回的可能性也很小。这也在侧面说明,现实中的各种骗局对于金融监管,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混业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空白风险是骗局屡现的漏洞,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明确也应及时上线。
最后一句:事实证明并没有任何创新科技可言,无论是披着互金的外衣,还是民间科技的便车,都只是单方面吸引投资的噱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