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全程履新河南省卫计委、全球最大医院换帅,这给郑大一附院未来的发展将带来何种变化?
作者:耿健
一纸调令把一所“全球最大医院”拉回到公众面前。
6月中旬,被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换帅,刘章锁(原副院长)任郑州一附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原院长阚全程调任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单从建设和推动郑大一附院发展上,阚全程功绩卓著。但河南省卫计委对阚全程的此次任命仍显突然,是进一步发挥其管理特长,还是具有其他深意,我们不得而知。
据了解,阚全程已在郑大一附院工作33年,自2008年主政后,便带领医院开启了“扩张式”发展之路。病床数从不足2000张发展到如今的1万张;营收从2008年的6.8亿元飙升至2016年的95亿元。
期间,2014年,更是以年收入75.21亿元荣登中国医院收入榜首,引来各的界高度关注。
“全球最大医院”是压力更是动力
2016年9月,随着郑东院区的投入使用,郑大一附院“一院三区”(河医院区、惠济院区、郑东院区)的格局正式形成。床位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万张。
一万张病床对于大型医院是什么概念,我们不妨看看业界的排名。根据业内专业期刊截止2016年6月对大型医院病床数的统计排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排名第一,而第二名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5939张病床排名第二,华中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以5000张病床排名第三。
也就是说,目前郑大一附院的病床数是国内第二、第三名加起来的总和,甚至比国内医疗界以前的巨无霸华西医院的床位数(4300张)多出一倍多。
对此,业界质疑不断,其中之一就是,“将一家三甲医院建成如此巨无霸,大就是好吗”?
对此,阚全程在接受《东方今报》采访的回答显出几分无奈:“我们是被河南有1亿人口的现实情况给逼到这个地步了,我们有义务给河南老百姓看好病”。他同时肯定,未来医院规模不会再扩大。
“公正地讲,郑大一附院再努力几年一定会有大突破,过去各种排行榜上都没有河南的声音,现在不管名次多少,都有一附院的声音,这也是一种突破。”阚全程说。
数据从侧面证实了阚全程的说法。郑大一附院在近几年中实力大增,根据去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百强排名名单,郑大一附院当年排名飙升至第36位,综合得分15.937分,在内地的大型综合医院中名列前茅,甚至将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安贞医院、同仁医院等一干知名医院压在身后。
阚全程表示,医院大了不是坏事,这些称号让社会各界关注该院,也督促医院把管理做好、提高医疗技术、把医疗服务做好。“老百姓选择来这儿,虽然床位紧张,加床多,陪护条件差点,但最重要的是能看好病,这才是我们提供的第一服务。”阚全程说。
争取2020年综合实力进全国前十
虽然体量上很大,但在医疗实力层面,郑大一附院却颇遭质疑。质疑者认为该院手术质量不高,有人甚至戏称其为“全世界最大的乡镇卫生院”。
对此,阚全程否定这种说法,因为医院的病人60%多都是重症病人,并强调“先做大,再做强”是医院的发展策略。
他当时介绍,医院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通过人才建设、科研创新等,继续提高医疗水平,力争建设国内一流“强院”,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承担起省内外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争取2020年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十。
值得关注的是,郑大一附院在人才引进上表现出超强的魄力,这在国内公立医院中显得尤为突出。
公开资料显示,郑大一附院在引进国内顶尖人才上甚至采取破格给予1000万启动资金的待遇。资料显示,享受这种待遇的人才包括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专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共5类。
针对这些人才,医院不仅为其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00万,每年还给予200万研究经费,配备工作室和工作助手。此外,这类人才除了享受同级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外,每年还可获得100万岗位津贴,120平方米住房,工作满10年后产权归个人。阚全程介绍,这样的人才医院目前引进了两位:杨胜利院士与“973”项目首席专家秦志海。杨胜利院士担任转化医学中心主任,秦志海负责实验中心。
不仅如此,高级临床技术人才引进方面,郑大一附院提供的是科研启动经费500万,除正常工资奖金外每年100万岗位津贴,及120平方米住房,工作满10年后产权归个人等待遇。引进硕士、博士也给予科研经费,其中,博士给20万,硕士给10万。
阚全程在去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医院正在争取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各类学科排行榜中,实现更多的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
将更多病人分流在河南省
基层医疗水平比较低,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希望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014年以前河南每年有40万人外出就诊,而2015年只有10万人外出就医。以前外省病人很少来河南,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2015年底,医院的住院患者中外省患者占11%。
郑大一附院并没有到各地市抢患者,做得更多的是对口支持和帮扶,让更多的患者留在基层。但“分级诊疗的设计太理想化,转诊下不去不是大医院不转,而是病人不愿意下去,基层医院不愿意收。”阚全程表示。
在阚全程看来,河南应尽快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让疑难重症病人不需要出省就能看好病。
过去河南很多神经外科的病人都去北京,现在不出河南就解决问题了,在阚全程看来,这也是另一种层面的分级诊疗。
吸引病人省城就医并非医疗下沉
“拥有河南最牛的专家团队和顶级医疗设备,不去攻克研究疑难杂症,却大病小病通吃。”郑大一附院超多的门诊量,也引来了一些争议。
有数据统计,医院门诊量最高时,一天达21600多人次,年平均每天在16000人次左右。
另据媒体报道,某科室主任半天的门诊量曾达到170例,按照满时工作时间来算,接待一位病患的时间仅有1.4分钟。
在我国,虽然并没有对于门诊看病时长的具体要求,但显然,每一位经过漫长的挂号和候诊等待的患者对医生是否重视自己的病情是有所期待的,这种期待,首先就体现在问诊的时间上。
“偶尔会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应该是每一位从医者所熟知的教导。
但是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医生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眼中看到的只能是“病”,而非患者本人。
在蓝鲸健康看来,不到2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不会是什么疑难病症,这种病人的需求应该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满足。显然,将病人从乡镇吸引到郑大一附院这样的三家医疗机构不能体现国家落实分级诊疗、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的政策要求。
对此,河南省卫计委相关人士也曾表达过相似观点。“三级医院的高速膨胀,形成了对医疗资源、患者和医疗费用的三大虹吸效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萎缩,从而形成了‘资金向下走、病人向上流’的局面”。
而当地一些报道也体现了同样的问题。伴随着郑大一附院的扩建,该院门诊病人未见任何减少,甚至出现了医院 “越建病人越多”怪圈,有网友甚至形容去年春节过后医院的门诊大厅就像“地铁站”。
报道认为像郑大一附院这样的超级医院挤压了其他医院生存空间,造成基层医务人员流失。
显然,郑大一附院的扩张虽然带来其影响力的突破,医疗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但是这家医院经营好坏的问题所影响的并非它自己本身,还影响到了河南省全省医疗服务的格局。而且,综合医院越建越大的现象与国家医改的政策基调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其复杂性需要医改设计者去认真思考和解决。
阚全程履新河南省卫计委、全球最大医院换帅,这给郑大一附院未来的发展将带来何种变化,我们将拭目以待。
版权申明: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13366869556),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蓝鲸健康公众号“lanjingjian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