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老人最诗情画意山水画

白石山水主张形而上的灵动之气,其章法之妙趣天成、用笔之神采为上,蕴含着浓郁的文人画气息和山水意境,代表了近代山水画发展的巅峰,承载着传统山水画过渡至现代水墨艺术的桥梁。

 |  私享艺术

齐白石(1864年-1957年),湖南湘潭人,20世纪国画艺术大师,20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作品 村塾晚归图

论及齐白石对近现代中国绘画的贡献,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艺术成就是公认的。齐白石就像一座高峰,就像一把标尺,他的绘画是中国画笔墨情趣的绝对体现,更是中国文人近现代绘画的高峰。他的绘画在走进市场后,更是当今中国艺术市场的晴雨表与风向标。

齐白石作品 行舟图

齐白石曾在《老萍诗草》中说:“山水画要无人所想得到处,故章法位置总要灵气往来,非前清名人苦心造作。山水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合乎天趣。”白石山水主张形而上的灵动之气,其章法之妙趣天成、用笔之神采为上,蕴含着浓郁的文人画气息和山水意境,代表了近代山水画发展的巅峰,承载着传统山水画过渡至现代水墨艺术的桥梁。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北京。齐白石与家人。

齐白石作品 湖光帆影

《湖光帆影》画面用笔凝练,远近风帆穿棱于浩渺的波涛之中,简略而透露着雅拙。齐白石几度过湖渡海,扩大了心胸与眼界,风帆表达的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豪情。“湖光帆影蕴含着对远游、思归和壮游的追怀,直率中蕴含着智慧。五桅帆船的安排恰到好处,最后一桅使其一半驶入画面,使构图增加了灵动感。

两抹远山浓淡对比十分强烈,显得清新淳朴,把秀美的远山韵致通过寥寥数笔表现出来;近景的松林,树干错落有致,淡墨居多,笔笔中锋,与其篆书用笔一致,篆籀气十足,松叶看似是简单的点苔排列,实则蕴含着强烈的节奏感,时浓时淡,浓墨处与远山相互照应,点线间处处藏锋,蕴藉典雅,淡青色轻晕郁郁葱葱,不突兀、不刻意,清新淡雅,松林间掩映着屋舍,使人心切依驰;中景是涟漪的湖光和渺渺帆影,湖水的用笔一任自然,简淡随性,显示出其书法艺术的高度。整幅作品总体来看显得虚空淡远,景致异常开阔,笔墨丰富而又对比鲜明,风格明显而又时见传统,老人目之所见,心之所想,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齐白石画山水不承宗派而师造化,也不喜欢清代画家的“平铺细抹工夫”。胸中自有“甲天下”的山水,把平凡景物点化成为不平凡的意象,寥寥数笔便将山水气象展现出来。

齐白石作品 夕阳古树

他的山水画,构图出奇出新,无常法而又合法,貌似平淡的笔调,大气磅礴、纯净明丽。在似与不似之间,把山水灵性的本质,或轻或重、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大开大合中又见细腻、朴素的善良与乐观的坚强。在白石老人的山水画中,每一笔似乎都含着家乡的泥土气息,每一根线条似乎都凝结着大自然的露珠,清新而华滋、深厚而通俗。

齐白石作品 万竹山居图

在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所见的齐白石作品中,山水画是最稀罕的。十几年前,齐白石之子齐良迟这样说过:“老人很勤奋,几十年不曾间断,画过多少画很难统计,在他身体最好的时候,也是他创作的最高峰,每天画六到八张”。而这些画中以蔬菜、花卉居多,人物、山水只占老人创作的不到十分之一,山水画又是老人毕生创作最“惜墨如金”的。

齐白石作品 村居

身为当代杰出的艺术家,白石老人画的山水,给人明朗、清新、简练、生气勃勃之感,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境界。笔墨凝练,老笔纵横,将水墨工夫发挥到了极致。

齐白石作品 洞庭图

徐悲鸿曾经这样称道过齐白石的山水作品:“具备万物,指挥若定,及其既变,妙造自然。”虽然在齐白石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山水画显然不及他的花鸟草虫、人物蔬果般人所共知,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像徐悲鸿这样发出由衷赞叹的喝彩者不多见,甚至连齐白石老人自己也曾在其六十岁前后的日记中自称:“余画山水二十余年,不喜平庸……然余画山水绝无人称许,中年仅自画《借山图》数十纸而已,老年绝笔。”绝笔的说法自然有些夸张,但在四十年代以后,的确已经很少见到他的山水作品。然而当现在再来看白石老人的山水画,都不可能不为其中的画意诗情和笔墨经营所打动,而画家创作的激情、单纯自信的手法,也无一不呈现于那些山山水水之间。

齐白石作品 春水红霞

1900年,齐白石添盖了一间书房,取名“借山吟馆”。 这估计是想“画山”的最初由头。

真正促使齐白石山水自成一格的是被他自为“五出五归”的几次远游。

齐白石作品 沧海归帆

从1902年齐白石开始了他为期八年的“五进五出”,云游天下,画出了许多题名为“记游”的山川河流的草稿。并在远游中结识的樊增祥和李筠庵处直接观摩到八大、石涛、金农、罗聘等大家的真迹。齐白石曾说:似者媚俗,不似者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的山水形象地反映了“似与不似之间”的妙谛,把山水的灵性与“仁”性在潇洒厚重的笔墨间展露无遗。

齐白石作品 芭蕉书屋

在齐白石的山水画中,横卷最少而立轴最多,而在立轴形式中,他又喜画狭长的尺幅,而颇少选择近于黄金律的长宽比,其山水如此,花鸟和人物亦如此,这也许是白石老人的偏爱或者是出于作画习惯。

齐白石作品 碧波轻帆 团扇

白石老人于山水画,曾说“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所以他常自言“胸中山气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在白石老人自述中,他坦言:“我画山水,布局立意,总是反复构思,不愿落入前人窠臼”。但“五十岁后,懒于多费深思,曾在润格中订明不再为人画山水,在这二年中,画了不过寥寥几幅……破例画了几幅,如给吴北江画的《莲池讲学图》……,这几幅图,我自信都是别出心裁,经意之作”。

齐白石作品 江上余霞

此幅《江上余霞》创作于1951年,是齐白石晚年山水画的代表作,画面以平远法入笔,构图简约,一览无余的江面与落日的余晖相呼应,岸边的繁树与岩石相对应。也向世人展示了他注入生活气息,多勾少皴,敢于用色,有深远的意境,画面显得比较稚拙,散发出一股浓厚的文人气质。白石老人朴实谦虚、自信自强,使他的作品也体现出刚柔兼济,工书俱佳的特色,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纵观齐白石的山水作品,用他的一句题画诗来形容最为贴切:“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所谓“胸中山水”是指他表现的题材都是他感触和记忆最深的场景,其中又以他远游时不断搜存的山川印象和对家乡故土的景观怀念为两个创作母题。而“删去临摹手一双”则体现了齐白石在笔墨经营上的追求,尤其是他定居北京,并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衰年变法之后,面对他最为推崇的米芾、董其昌、石涛、八大的山水,他亦能做到在临摹的同时又不拘于成法,在玩味前人师造化的同时,也不断总结他们的笔墨结构、章法位置和“灵气往来”的意象效果,最终为己所用,虽“时流诽之”,但终究掩不住个性的光彩。

1950年齐白石与梅兰芳

齐白石作品 莲池书院

齐白石一生山水数量最少,《莲池书院》是破例而作,自称“别出心裁、经意之作”。前有1921年夏午诒延邀至保定过端阳节,参观“大开北方文气”的“莲池书院”旧址。十余年后的1933年,张次溪向业师吴北江请为《白石诗草》题词。吴北江为莲池书院前任院长吴汝纶哲嗣,曾国藩、李鸿章等历任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院长均有密切关联。齐白石投桃报李,欣然命笔作下此幅。《莲池书院》饱含历史沧桑、政治风云,又兼多位当事人之间深情厚谊,在齐白石作品中殊为罕见。启功一番感慨后认为此画“足称掌故”,堪称绝响。

齐白石作品 烟波万里图

过湖渡海几时休,欲访桃源遂远游。

行尽烟波三万里,能同患难只孤舟。

此幅《烟波万里图》正是这种狭长的尺幅,他画立轴山水,均以高远、平远为基本形式。此画面主要描绘江河,则选用的是平远法构图。近景为房屋、松柏、陆地,远景则是波光粼粼的水面,不见一只帆影。整个画面单纯简洁,却极会经营,极讲究聚散关系,又不乏引人入胜的细节刻画。齐白石的山水,是一个介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世界,是遥远的桃源仙境和平朴的田园牧歌相融合的世界,是他内心对自然,对生活的种种怀想与感悟。

齐白石作品 白石老屋图

老屋风来壁有声,删除草木省疑兵。

画中大胆还家去,且喜儿童出户迎。

齐白石作品 豆棚人家

霜叶如花缀晚霞,豆棚藤架野人家,

朝朝垂着疏帘幕,时听书声出户哗。

齐白石作品 隔溪松山图

徐徐入室有清风,谁谓诗人到老穷。

尤可夸张对朋友,开门长见隔溪松。

齐白石作品 旧游所见

前甲辰余游南昌,侍湘绮师过樟树,于舟中所见也。

齐白石作品 山居图

谁肯倾囊解值钱,前人不在后人先。

若求来者知斯趣,三百轮回乙丑年。

齐白石作品 山林月色

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

今林阳羡山水也,强余画此,白石。

齐白石作品 烟帆海潮

望远眼萋迷,愁心感物齐。

烟深帆影乱,潮长海山低。

客久慈乌意,春来杜宇啼。

蒲团无地着,况有太常妻。

《烟帆海潮》是齐白石1922至1925年间的山水力作,画面上部是对峙的双峰,右侧还可见一座远山。下方片片帆影聚散不一,横涂的淡墨和竖抹的水痕营造出烟雨迷离的海面,据胡佩衡称,此种描绘雨雾的方式为齐白石独创。

齐白石作品 竹映书屋

万竹参差屋数间,门前池鸭与人闲,

一春荷锸行挑笋,犹见层层屋后山。

齐白石作品 一白高天下

齐白石作品 闲亭幽水图

齐白石作品 小孤山

齐白石作品 咫尺天涯—辛未山水册 册页

齐白石作品 老屋长松

齐白石作品 山水合册 册页

齐白石作品 设色山水图册 册页

齐白石作品 山居图

齐白石作品 山水 四屏立轴

齐白石作品 一百二十高寿图

--- END ---

私享出品

主 编:王成业

微信合作邮箱:sixiangar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