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版“滴滴”是如何成长为欧洲最大出行公司的?

从长途拼车起家的BlaBlaCar走出了一条与滴滴、Uber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  王付娇
图片来源:AFP

图片来源:AFP

在Uber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法国一家出行公司BlaBlaCar正在抢占国际市场。

1.

“blabla”是英文聊天的意思,BlaBlaCar主营长途旅程的汽车共享业务,让原先“搭便车”的行为更加规范便利。BlaBlaCar倡导用户在3-4小时以上的路程里,共担路费,进行闲谈社交,扩宽个人生活边界。3-4小时的时间,共处在一个狭小的汽车空间里,聊天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因欧洲汽车的使用率低,不同城市之间的铁路交通系统不完善,BlaBlaCar的业务量迅速扩张,这家成立超过十年的公司目前共有超过4000万用户,并且每月有150多万的用户增量,业务遍及全球22个国家,除了欧洲市场,已经进入到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

BlaBlaCar业务增量
BlaBlaCar目前覆盖的国家

同样是出行软件,这家估值16亿美元的欧洲本土公司走出了与Uber、滴滴完全不一样的道路,成为法国独角兽公司的代表。它甚至早于Uber和滴滴成立,2006年就已经正式注册成立了。

横向比较,滴滴在六年之后才刚刚萌芽,和快的拼得你死我活;Uber在三年之后才变成一种人人吹捧的共享经济模式,现在却四面楚歌。目前滴滴刚刚完成最新一轮55亿美元融资,估值超500亿美元;Uber估值也达到了700亿美元高点。而BlaBlaCar仍然是一家估值不到百亿美元的创业公司,有欧洲公司步调缓慢的特点。

但它已经是法国的明星创业公司,全球员工超过500人,并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隔三差五有代表团参观,CEO的PPT讲得烂熟。

界面新闻记者去采访时,正好赶上BlaBlaCar的Demo Day,这已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一众企业在它的办公楼里,讲解自己的Demo,希望可以成为下一个幸运的BlaBlaCar。

BlaBlaCar的办公墙

2015年9月,BlaBlaCar接受了三家风投机构共计2亿美元的投资,估值高达16亿美元。2016年,因为在俄罗斯市场迅速发展,并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BlaBlaCar获得了俄罗斯风险投资机构Baring Vostok新一轮的战略投资。

融资经历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BlaBlaCar CEO Nicolas Brusson表示,由于不提供出租车或有专职司机的打车服务,BlaBlaCar在世界各地的推广中,并没有像Uber那样遭到各国的反对,或受到政府政策的限制。反倒在俄罗斯等地域面积广阔的国家,由于高铁设施不完善,跨城市交通系统需要民间力量的补充,俄罗斯政府十分支持这款软件在当地的发展。

在世界版图上,只有两个大市场BlaBlaCar完全不打算进入:一个是中国,Nicolas清醒地自嘲道,他经常能听到滴滴传出融资的消息,中国出行市场的竞争已经如火如荼,他清楚在这样的炮弹攻击下,自己贸然进入成功的几率渺茫;还有一个是美国市场,因为对这个车轮上的国家,跨城拼车的需求是否是个伪命题,还有待考量。

2.

BlaBlaCar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创始人Fred Mazzella的一次回家经历。

2003年冬季圣诞节,27岁的Fred想回到距离巴黎500公里远位于Vendee地区的家乡。像无数过年期间抢不到票的中国年轻人一样,Fred眼看着火车官网上的票从Available变到一张都不剩。27年来,每一年圣诞节他都要回家。无奈之下,他只好叫姐姐开车从遥远的家乡来接他。

在回程的路上,他透过车窗看到A10高速路边飞奔而去的火车,那列他本来应该在上面的火车。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行驶在路上的家用车,很多都是空的,司机一个人行驶在孤独的旅途上。Fred敏感地意识到,在回家这个问题上,法国汽车的空置率其实挺高的。

在接下来72小时内,Fred无法入睡。他上网搜了一下,人们希望拼车回家的帖子散落在各个网站论坛上。由于信息散漫,更新时间不确定,想要在合适的时间精准地找到拼车对象,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BlaBlaCar的想法最早诞生的场景。在斯坦福大学上学期间,Fred又见证了美国硅谷科技创新热潮所诞生的一个又一个创业奇迹,从2004年到2006年,Fred拉上大学同学Damien和Nico D,敲下了共享拼车的第一行代码,软件最早起名是Comuto。

随后,斯坦福物理学毕业的Fred又在著名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读完了MBA,学习基础商业知识。在读书期间,Comuto拿下了第15届INSEAD商业创新比赛。此时,已经有7万人使用这个早期粗糙版本的拼车平台。

像所有软件公司一样,BlaBlaCar是一个需求导向的结果,创始人Fred在生活中发现了拼车需求,并将它商业化了。五年过后,它才获得了第一个100万用户。在每笔交易中,BlaBlaCar抽取10%左右的费用,作为其可持续运转的商业模式。

2010年,冰岛艾雅法火山爆发,不断扩散的火山灰造成欧洲航线全面瘫痪。据统计,这次事件造成全球约680万人因欧洲空中管制措施受困于3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机场。4月15日到19日,欧洲国家航空公司取消了超过7万多个航班,每天损失近2亿欧元。

在这场危机中,BlaBlaCar大放异彩,成为了非常好用的长途跨城替代工具。这次事件被写进了公司的发展史册里。像印度支付宝Paytm借着莫迪废钞,让用户量上了个台阶一样,一个不经意的事件可能会给一家公司带来质的飞跃。在那次事件中,一位新娘因航班延误差点耽误了婚礼,BlaBlaCar帮助她及时赶上了。

在好口碑的基础上,BlaBlaCar希望做到真正的“共享”。共享不是像摩拜、ofo一样拥有重资产;也不像国内的房屋共享平台一样,充斥着大量的旅店老板,“共享”应该意味着最大化的个人闲置资源再利用,其衡量标准应该是每个参与方都摊薄了成本,提升社会效率,而不是制造新的社会冗余。

与滴滴做出租车市场不同,BlaBlaCar的机制不鼓励职业车手参与。比如,一趟旅程原本的费用是100欧元,司机原本要自己承担100欧。但如果有一个人来拼车,就一人负担50欧元,司机并不能全权免掉费用。当一个软件并不能给职业司机带来稳定收入时,自然来赚钱的全职司机就少了。

滴滴经常爆出代开车、司机信息被冒名注册不同,BlaBlaCar对司机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司机必须实名认证,有个人的真实头像上传,方便用户核对。司机必须上传自己的驾驶证和个人手机邮箱信息。因为是私人开车,平台对司机驾驶年限没有明确要求。只要有驾驶证、符合驾驶资质的,都可以上路接人。

用户可以看到的司机信息

如果用户愿意,可以很方便地通过email地址和各种社交网站地址与司机建立联系,产品设计是以社交分享为导向。

在最近一份发布在11个国家的18289份问卷中,用户对BlaBlaCar给出了较高的信任评价,88%的用户认为,BlaBlaCar中已认证司机的可信任程度仅次于亲人和朋友,而远高于同事、邻居和社交媒体上的个人信息。这与国内滴滴目前面临的信任危机完全不同。

调查问卷

这份报告多少说明,BlaBlaCar运营细致,它虽然没有跑出滴滴、Uber那样的高估值,但在用户中的口碑和信任度,是十年的经验逐渐累积的。

3.

在各个国家扩展业务外,BlaBlaCar还要开展一项新业务:短途拼车。看起来它要在国际市场上与Uber、滴滴硬碰硬了。

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Nicolas Brusson透露,短途出行的用户体验与长途非常不一样,为此他们的团队经过9个月的研发测试,上线了一款名为BlaBlaLine的新App。

“我们短程出行的目标人群是每日上班通勤的人,目标距离在15-18公里。这些人不可能每天都打Uber上下班,我们希望创建一种全新的模式,让一些从郊区希望通勤到城镇的人享受更好的服务。这并不与Uber的城内拼车模式直接竞争。”Nicolas Brusson说。

简单来说,这种新模式是通过一种全新的算法,希望设计出一种像公交路线(line)的概念,每个车主发布自己的既定路线,用户在一趟行程中,可以搭乘不同车主的车,就像我们早上搭公交车那样。

BlaBlaCar强调,这种算法是其他公司没有过的,BlaBlaCar的创新和尝试。目前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BlaBlaCar给出的原因是,因为早上短程通勤的人,他们对时间的敏感度很高,无论司机还是乘客,他们不可能像长途搭顺风车那样,等很久或者绕路接人。短程通勤的人对时间敏感,所有时间都必须是精确计算好的,背后必须依赖强大的算法,能够在地图上精准地计算出司机和乘客经过的路线,做好衔接,从而创造最好的用户体验。

另外,每天选择固定司机的方法也是不可行的,因为晚上司机可能会加班,乘客也可能要去接孩子,这种固定性是不存在的。

这个看起来美好的算法最麻烦的一点是,如果一个人临时改变了主意,从原先叫车,变成了自己开车,订单取消是点一点手指的事,对背后算法和不同司机的调配,却成为了一项挑战。

价格是一项核心优势。BlaBlaCar强调,稍远距离的通勤,BlaBlaCar将有很强的价格优势,15-18公里可能只需要花费4-5欧元左右,这个价格Uber是没有办法竞争的。如果BlaBlaLine进展顺利,短程拼车业务预计将在2018年全球范围内投入商用。

在过去几年,BlaBlaCar已经收购了八家公司,包括其在欧洲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的Carpooling。未来,无论是通过收购,还是自营业务的扩张,BlaBlaCar必将进入更多市场。

这家重视运营的公司下一步打算进入日本市场。其谨慎小心可以从CEO的回答中看出,Nicolas Brusson认为,日本市场与欧洲完全不同。“如果要进入日本,我们需要对接新的支付系统、需要学习日本人的社交习惯,这与进入俄罗斯等欧洲市场是完全不同的。”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