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首位女校长:如何活得既有意义,又很成功?

福斯特认为,人们沉溺于自拍和各种屏幕,关注得到多少“赞”时,就会无意识的“自我放大”。而机构可使个体超越自我,站在更高点思考问题,同时能将人们不同的天赋、能力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去追求共同的目标。

 |  艾问

德鲁·福斯特的出现,打破了哈佛成立三百多年来的一个“惯例”。哈佛自1672年建校以来,历任校长都是出师哈佛,且都是男校长,目前只有德鲁·福斯特除外。

作为哈佛大学唯一的女校长,她最为人所知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哈佛校长,不是女校长。”多年之后,福斯特更深刻地认识到,“当校长8年来,我明白了自己应该欣然接受‘我是哈佛女校长’这个事实。这无关性别,而是你能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既合作又决断,是什么赋予了她这种个性?

福斯特的曾祖父是参议员,父亲、哥哥都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但是她却没能在家人的期望下成为淑女。在她9岁的时候,曾写信给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呼吁解决种族歧视问题。 “如果我将脸涂成黑色,那么任何像公立学校之类的地方就不会接纳我。但实际上我的情感并未有任何变化,改变的只是肤色。”

1965年,福斯特参加了声援马丁.路德金的民权游行。在进入女子大学布林莫尔学院后,她呼吁女生共同起来反对校方制定的各种不平等规定。

任职哈佛校长时,福斯特曾挽救哈佛于水火。

2008年,福斯特刚上任,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加上前任校长离职后留下的烂摊子,哈佛校产大规模缩水。福斯特一边聘请校产基金总管,一边想方设法地缩减预算开支。利用三年的时间,将校产基金从260亿美元升至307亿美元。这也强有力回击了很多人对“哈佛女校长”工作能力的质疑。

正如福斯特所说,“言论无足轻重,自己能做什么才重要。”

哈佛校长的具体工作很多,比如和政府打交道,拉募捐等。压力大时,福斯特也会失眠,“无论我做什么,其中艰巨的部分都会让我半夜醒来。现在会,将来还会。” 她一向心态积极,认为人与生俱来具备应付各种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通过锻炼及加强对问题的反应能力来提高。

福斯特的行事风格既善于合作又无比决断,她自称自己的协同能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好奇心,一是解决问题的策略。遇到问题时,她会先倾听,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别人想法间的差异,然后再想办法弥合这些差异。同时,她解决问题雷厉风行,有自己的主张和原则,触及原则的问题绝不妥协。

人们担心、焦虑的根源是什么?

哈佛从建立至今,培养出8名美国总统,学术人才和商界精英更是不可数计。而近年来,金钱回报极高的金融行业成了很多哈佛毕业生的选择。

很多哈佛学子向福斯特请教:“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在哈佛苦读四年是为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多哈佛毕业生进入金融、咨询行业和投资银行?”

福斯特给予了回答,“如果金融行业的确就是‘理性的选择’,那你们为什么还是不停地问我这个问题呢?你们之所以担心,焦虑,是因为不想自己的生活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你们还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意义,但你们不知道如何协调这两者。”

金钱和生活的意义,该如何选择,很多时候我们做出了选择,但又对这个选择产生质疑。知道自己期待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但又对这条道路是否正确不敢肯定。

“一个决定就意味着有得有失。如果在醒着的时间里,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是很难感到幸福的。” 福斯特称,“如果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你会后悔的。人生之路很长,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生活的意义要由你们自己创造。”

自拍是利己主义吗?

自拍,似乎成为这一时代的潮流。福斯特也曾要求毕业生给她发一些自拍照,以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然而,如今她陷入深思,“如果每个人都过上整天自拍的生活,这会是怎样一个社会呢?也许这是‘利己主义’最真实的写照了。”

“我们花很多时间盯着屏幕看,却忽视了身边的人。我们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经历不是被我们体验到的,而是被保存、分享并流传于Snapchat和Instagram等App上的--最终它们呈现出的是一种由我们所有人合成的自拍照。而这种利己主义带来的后果就是自我迷恋,削弱了人们对于他人的责任感--一种服务他人的意识。过度的自我关注掩盖的不仅是我们对于他人的责任,还有我们对于他人的依赖。” 福斯特说。

福斯特认为,人们沉溺于自拍和各种屏幕,关注得到多少“赞”时,就会无意识的“自我放大”。而机构可使个体超越自我,站在更高点思考问题,同时能将人们不同的天赋、能力融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去追求共同的目标。“机构提醒我们世界只是暂时属于我们,我们肩负着过去和未来的责任,真正的我们要比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自拍照要广博得多。”

在艾问人物看来,这里的机构可以是企业、团体,家庭。屏幕拉近了陌生人间的距离,身边人却常常被我们忽视,手机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却也使我们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互联网的兴起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进步,人们应该好好加以利用,而不应成为互联网的奴隶。

艾问每日人物(微信ID:iaskmedia)想说: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大学的任务在福斯特看来,就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对无法预测的世界提出挑战和适应,超越社会的眼前利益和着眼点,培养对社会与文明都关注的事物的兴趣。而学子要做的,正如扎克伯格在哈佛毕业典礼中讲的,“我们仅仅找到个人的目的或使命是不够的,要创造一个每个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这是真正幸福的关键,也是我们保持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放眼中国大学和哈佛大学,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大学的教育体制严进宽出,高考前寒窗苦读,进入大学后放松成为常态。美国的基础教育相对轻松,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有素质和人格的教育,而进入大学后更加努力学习,为走向社会积蓄能量。艾问人物认为哈佛倡导的自由精神、使命感还有对持续学习能力的打造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毕竟走出校门,人生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