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机构的任何紧缩行为都应该将对影子银行产生的影响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内金融领域陷入混乱和倒退。
作者:zora
在传统银行被迫缩减表外业务,互金行业减缓信贷增长之时,应特别留心影子银行是否在蠢蠢欲动。
目前,国内的金融行业正经历着一段极其严格的整顿时期。
央行今年两次提高了短期政策利率,并且对金融机构实施了更严格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银监会也正在努力遏制理财产品和信托、借款人担保链以及P2P网贷的风险。据称,国内17家金融机构面临着罚款和被警告处罚,原因在于过度沉迷于不规范套利、非法转账以及不正当收费等行为。
面对严厉的监管要求,最感到担惊受怕的当属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在现金贷和校园贷接连被监管机构点名之后,网贷平台正面临着一场大清洗运动。监管机构接连抛出的“集中信息披露”、“银行三方存管”、“合理催收”等问题都在逼迫着P2P平台加紧自我整改,在规定的时间内满足不了整改要求的平台自然会被行业驱逐出去,到时候业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死伤一片”的景象。
除此之外,减少理财产品的规定也会对金融领域的其他部门起到了限制作用,并导致系统流动性状况的收紧。作为反应,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的差距已经被进一步扩大。
然而,尽管去杠杆化和减少金融投机对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是积极的,但是银行被迫缩减表外理财产品以及互金行业减缓信贷增长的现象可能会间接鼓励影子银行抬头。一些影子银行贷款的借款人可也能会因无法偿还贷款而导致短期违约上升和资产质量风险。
在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货币市场基金、各类私募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业务主要指一些非银行机构通过各种途径绕开监管开展银行类业务,履行银行职能,开展民间融资等行为。
影子银行的出现与盛行源于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的存在。它们的特点就是杠杆程度过高,资本要求也与传统银行不同。影子银行的扩张活动空间仍来源于正规银行不愿提供贷款以及监管部门管理不到的金融市场,因此,政策在打击金融行业,尤其是由理财产品所导致的高杠杆行为时,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影子银行活动的风险变得更高。
其实互联网金融在最开始出现时与影子银行没有明确的界限,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业务也可以说就是由影子银行衍生而来的。但是随着一些从事类似影子银行的互金业务公司逐渐获得了监管部门颁发的金融牌照,如网络理财、互联网支付、网络贷款等牌照之后,这些企业便逐渐被纳入了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除此之外,这类企业还需要满足上级提出的诸如最低资本金要求、资本充足率等要求,这就使得一批互金行业从影子银行的范围中脱离出来。
尽管影子银行一直以来因期限错配、高杠杆经营等可能带来金融风险的行为被业内所诟病,但巨大的市场空白仍给了影子银行很大的生存空间。然而,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在这两年来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如果严厉的监管政策使得银行和互金企业收缩信贷力度,影子银行有可能会趁势而上。
如今,影子银行的财富管理市场占到了该领域收入的47%。穆迪估计,影子银行的资产在2016年增长了21%至9.4万亿美元(合64.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87%。尽管增速低于2015年的30%,但资产数额一直在增长。
也许只有在互金行业经历暴风雨式监管,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之后,才能真正减少影子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但在此之前,监管机构的任何紧缩行为都应该将对影子银行产生的影响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内金融领域陷入混乱和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