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播到分销《人民的名义》:复盘PPTV的得与失

PPTV把《人民的名义》分销给了优酷、搜狐、爱奇艺等几乎所有一线视频平台。这样PPTV借助《人民的名义》大赚一笔,并且交换到很多影视内容的播放权,但也失去了太多太多。

 |  丁道师

《人民的名义》收官一周有余,现在我们是时候能安静下来客观的看待一些事物。

作为中国近10年来全国最火、最成功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创造了太多的行业记录,收视率方面突破8,创造21世纪以来省级卫视新高;网络平台方面,不算盗版和本地下载,在线点击超过100亿次,同样也创造行业新高(笔者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号称的300亿的播放量注水严重,这里不作计算)。

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人民的名义》网络端播放量远超电视端。作为《人民的名义》网络平台播放权方的PPTV,原本可以借此大剧一跃成为中国一线视频平台,然而为了分化风险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PPTV把《人民的名义》分销给了优酷、搜狐、爱奇艺等几乎所有一线视频平台。这样PPTV借助《人民的名义》大赚一笔,并且交换到很多影视内容的播放权,但也失去了太多太多。

据媒体报道, 《人民的名义》从投资阶段起,便面临各方撤资的难题,到之后发行,由于剧本身的政治尺度问题,也没有电视台敢轻易接手。 而苏宁旗下的PPTV则基于自己的判断以近2亿元的价格买下了《人民的名义》独家网络播放权及分销权。2017年初, PPTV定下了全网独播的策略。从2017年1月开始,在线上与线下投入了“千万”级别的广告宣传。3月28日, PPTV最终放弃独播战略,转而进行全网分销,与爱奇艺、“优土”、腾讯、芒果、搜狐几家视频网站签定了分销协议。

当然,这个时候马后炮意义不大,没人可以长后眼,提前预判到《人民的名义》会火到如此地步。今天我们只是复盘以下,在《人民的名义》带来的红利中,PPTV的得与失。

先来说说失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PPTV负责人会坚定的选择独播《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这样的话,可以借此一举打开PPTV努力多年的付费订阅僵局。

众所周知,付费观看是中国在线视频的大趋势。PPTV的对手腾讯视频曾经也努力多年,效果不尽人意,而去年独播一部《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让腾讯视频的付费会员出现了爆发性增长,现在已经超过了2000多万。相比《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人民的名义》的热度比其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如果学习腾讯独播这部电视剧的话,很可能在一个月内收获2000万级别的付费用户。

除了失去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付费用户以外,PPTV在《人民的名义》热播期间,市场宣传也落后于优酷等平台。后期网上出现很多“表功”文章,编剧周梅森、导演李路、总制片人高亚麟、5家民营企业等都成为行业的香饽饽,而唯独缺乏了联合发行方、网络播放权方PPTV的身影,我想PPTV是时候应该把乐视或者百度的公关团队挖过来一些了。

再来说说“得”

①品牌和影响力的提升。

PPTV这家视频网站,其实资格非常老,早期就经常出现在我的文章中。此后多年这家平台一直发展一直磕磕碰碰,不断的被卖身再卖身,核心高管团队换了一波又一波,直到被苏宁收购后才稳定下来,并且重新制定了战略规划,全新的管理团队上马。此后PPTV连续耗资百亿资金购买体育等版权,开始了厚积薄发的积累之路。这次《人民的名义》的热播,让PPTV的综合影响力跃上了一个大的台阶,而这个影响力不是资金所能换取来的。

②商业利益的满足。

相比模糊的影响力, 实实在在的收益是我们能看到的。PPTV则基于自己的判断以近2亿元的价格买下了《人民的名义》独家网络播放权及分销权,冒了很大风险,但通过分销,提前就把成本收了回来(当然这里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交换来的内容),并且借助后期电视剧的热度攀升,PPTV的广告和营销价值不断凸显,收获了更多广告主的亲睐,又进行了二次、三次资金的回笼,未来我们相信基于《人民的名义》的完整版等内容播映,有望创造更高的收益。

③打通苏宁系诸多业务。

总体来说,拿到《人民的名义》网络播放权,对PPTV来说得大于失。借助这波市场红利,PPTV借此可以打通体育用户(因为PPTV虽然是综合视频平台,但体育内容明显是核心重点),并且和苏宁旗下的诸多业务进行联动起来,也就是说通过《人民的名义》获取来的单个用户的价值远超优酷和爱奇艺等平台的单个用户价值,进而探索出来更多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