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体机C929宽体机研制成功后,中国的民机制造体系将初步形成系列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窄体机到宽体机又是一个很大的技术跨越,这个任务来得很快,比中国商飞公司原来预计的时间更早了,这对成立才八年的商飞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曾任C919大飞机重大专项论证协调员的何志庆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贺东风4月27日在上海透露,中国商飞公司已经开始立项研制远程宽体客机。
已经开始立项研制的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采用双通道客舱布局,座位数280座,设计航程12000公里,中方命名为C929,对标机型为波音777、空客A330及A350。
商飞称,该宽体机将通过先进气动设计、复合材料应用、装配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等技术手段,有效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指标,比同类机型具有更低的直接运营成本。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可通过加长型、缩短型等系列化发展,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根据国际同类飞机研制经验,从项目启动到飞机交付预计需要10年时间。
何志庆对界面记者表示,因为尺寸、结构、吨位的不同,C929不是C919的延伸,而是新型号的研制,它需要组织新的技术团队、建设新的总装能力。对商飞来说,科研生产资源有效扩张,均衡安排,合理衔接非常重要:目前C919已经进入首飞阶段,总体方案的队伍可以转入C929,C919首飞之后,它的部分详细设计的团队也可以转到C929。
另外,根据波音最新预测,未来20年间中国航空业将花费超过1万亿美元购买新飞机,其中3/4新增客机为单通道客机,宽体客机仅占1/4,这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激烈。
何志庆对界面新闻记者强调,在宽体机C929研制成功后,中国的民机制造体系将初步形成涡扇支线、涡扇单通道、涡扇宽体的系列雏形。
早在去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商飞首次展示了1:10比例的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模型。去年6月,中俄双方就研制宽体客机正式确立合作关系,双方将在上海组建合资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飞机总装也将在上海完成。
成立于2008年的中国商飞将中国民机的未来定位为产业化、市场化和系列化,计划到2020年前实现:新型支线飞机完成取证交付、航空发动机研制实现重大突破、产业配套和示范运营体系基本建立。
目前中国商飞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已交付成都航空公司运营的ARJ21支线客机,目前接获订单413架;已全面完成地面和滑行试验、近期将首飞的C919国产大飞机,目前接获订单570架。
ARJ21是一款中国自主设计、零配件全球采购、商飞组装的国产支线客机。除了飞机设计和机身是国产外,其余子系统全部外购。
C919为国产中短程干线客机,基本型布局为168座,标准航程为4075公里,增大航程为5555公里,与空客A320、波音737属同级别飞机。C919项目于2008年11月启动,2016年取得适航证并交付用户,将于今年五月上旬首飞。
目前,C919已完成起飞前的多项准备工作。4月23日上午,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完成了高速滑行抬轮试验。3月20日,C919已经成功通过由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北航、西工大等单位的63名专家和院士组成的评委会的评审。
据外媒报道,随着C919及90座喷气飞机ARJ21等机型的亮相,中国商飞正逐渐威胁欧洲空客和美国波音在全球飞机市场组成的双头垄断地位。
上述报道称,在已公布的中国经济蓝图“中国制造2025”中,航空航天业排名第三,仅次于信息和机器人技术。对航空业而言,中国在与全球伙伴的合作中,已经着眼于发展宽体客机、重型直升机和不同类型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