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赖在法院的判决生效后,为了逃避,隐藏、转移、变卖、赠送、毁损自己财物而造成无法履行的,仍应属于有能力执行,构成犯罪的,应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
导读:3月1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财产调查、修改公布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款物管理三个执行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
《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修改决定》增加规定了纳入失信名单的期限,一般为二年,对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年至三年,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看到最新的规范性文件,于是有不少人犯嘀咕:如果“老赖”一直想尽各种办法拒不还钱,那超过两年期限该怎么办?自己被动逾期的钱是不是就打了水漂?
甚至有一种看着“老赖”“红尘作伴活的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自己却处于“老天爷不下雨,当家的不说理----无可奈何 ”的悲凉境地。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理理关于“失信被执行人”最新规定出台的相关情况。
2013年10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正式开始实施,但其中的规定并没有明确失信人的执行期限。
这就导致一旦被纳入失信名单就等于被判了“无期徒刑”,毕竟还是有部分“失信被执行人”是有能力有意愿还款并还了款的,被一棍子打死、没有改过自新机会确实比较不公平。(但这里笔者有些疑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级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73.4万例,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那这数百万例中,有多少例是还了欠款的呢?平均还款期限是多少?占比多少?为什么明确的期限是两年而不是五年十年或者其它期限?笔者从官方报道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权威数据,期待最高法有机会能解释说明。)
2017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执行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相关内容如下:
【 申请执行人】
1、老赖纳入失信名单一般为两年;
2、对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年至三年;
3、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 失信被执行人(老赖)】
1、失信期限从“无期徒刑”到“2年-5年有期徒刑”;
2、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3、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虽然可以免受失信惩戒,但仍然不能乘坐高铁、飞机,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4、未成年人,人民法院不得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对于申请执行人来说,失信期限和执行查询次数的明确,意味着更需要与“老赖”斗智斗勇。十米网提供以下几个方法供参考:
1、申请拘留
法院判决下来了,让法院直接查“老赖”财产执行,如果对方就不执行,在一般地区,可以由法警拘留对方当事人。
一般是一年一次,一次15日,最长30日。“老赖”这两年不还款,你每年努力一次,对方被拘留也不好受。
2、大棒配胡萝卜
调解,双方都退一步。一般地,法院会主持双方进行调解。比如对方欠你20万,说目前只能还18万。接受调解,最快速度拿到钱是上策。
3、催收药不能停
催收有上门催收、短信/电话催收等形式,只要是合规合法的催收,时时刻刻能让对方“寝食不安”,这一剂“药”就不能停。目前第三方催收和本地催收公司不少。
4、设法延长失信期限
对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年至三年。一般来说,“抗拒执行情节严重”这一行为是可以有效利用的。
找一个有这方面经验的律师很重要,两年延长到五年,每年还有一个拘留期。
5、积极提供对方财产线索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
除非对方不上班不赚钱,或者失踪、去世、移民等,老赖的消费包括转移财产,总是有迹可循的。
6、追究刑事责任
既然对方破罐子破摔,那就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有能力还钱而拒不还钱;首先老赖必须具有拒绝履行裁判文书上确定的还钱义务的行为。拒绝的行为如殴打、捆绑、执行人员,抢走执行标的、砸毁执行工具、车辆;以暴力伤害、加害亲属、揭露隐私、破坏名誉等威胁、恫吓执行人员;转移、隐藏可供执行的财产、对执行通知置之不理或者躲藏、逃避等。
如果老赖在法院的判决生效后,为了逃避,隐藏、转移、变卖、赠送、毁损自己财物而造成无法履行的,仍应属于有能力执行,构成犯罪的,应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十米网在此也奉劝老赖别抱侥幸心理,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完善,社会各个行业对信用的重视,失信的人将会越来越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