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视频网站和短视频,郑蔚与这些人的三次选择

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因为时代的机遇获得了更多自由,也使得市场上涌现更多特征鲜明的内容产品。

 |  三声

作者 | 黄云腾

从央视频道副总监到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再到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郑蔚的每一个选择都在体现视频内容的进化。

在今日头条于1月10号举行的发布会上,这位新任的副总裁兼视频合作总经理出现在会前的名录列表里,虽然最终没有来到会场,但是履新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实际上,在2016年12月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第四届网络视听大会上,郑蔚的职务名称已经变为“资深电视及新媒体节目制作人”。

同为传统媒体的职业再选择,郑蔚的经历不同于田明、马东和罗振宇等人,没有那样的戏剧性和变革感,在行业历史中,她的个人标签也并不强烈,但却更具普遍意义和代表性,她和她所在平台,完整重现了视频内容过去几年的进化史。

郑蔚在每一个视频的发展阶段都处在有代表性的平台之上——央视、爱奇艺、今日头条——并且担任较高职务、发挥一定作用,而她的每一段经历的身边,都是彼时最具创造力的生产者和商业模式。

郑蔚

换句话说,郑蔚至今23年的工作时间里,她没有明显地带领过改革,但她又真实代表了潮流中的很多人的选择,而这种转型的故事现在以更快的速度,每天都在发生着。

和郑蔚几乎同阶段加入央视的老同事罗振宇,现在成为了某种个体内容生产的代言人,或许正如他在接受《十三邀》采访时所说,“这个行业的价值,已经不着落在组织身上,而是着落在一个具体的个人身上。”

改革的春天

央视“大裤衩”是许多内容人梦开始的地方,也成为其后命运的转折点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郑蔚于199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随后进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工作。在央视期间,郑蔚参与创办了《对话》、《开心辞典》、《全家总动员》等节目。郑蔚的央视生涯一直持续到2015年,离开时头衔已是央视财经频道副总监。

实际上,在90年代的中国媒体行业和政治环境,央视一度以改革姿态和身份骄傲构成对一大批年轻人的原始诱惑和情怀吸引,其中又以紧密联系的北京广播学院为甚。这所后来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学校一直是链接电视人才和中央电视台的通道。

根据罗振宇的回忆,当时央视与北京广播学院设立有相应奖学金,获奖者有机会进入央视。在该校攻读硕士的罗振宇为此在研究生期间写了12篇论文,“那时中央台就是延安啊,大家都来投奔,社会地位也高,收入也高,职业的自尊心也高。”

更重要的是,就在郑蔚进入央视前的1992年,央视改革了节目时间表和推出了以新闻改革符号为象征的《东方时空》。在中央电视台副总编孙玉胜于2003年出版的《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里,他提及央视当时对电视节目思路的转换,“我们首先就把重新包装旧节目的设想否定掉了。因为大部分电视节目是有时代感的,是易碎的。”“观众兴趣的转换非常快,重新包装旧节目’以飨观众’,这种思路过于保守了。”

对于郑蔚和同期的年轻人而言,这个时间点的加入是一种可贵的机会。虽然日后最受瞩目的改革发生在新闻部门,但是改革的气氛和精神同样影响到了央视其他部门。1994年毕业后进入到财经频道的郑蔚,得以有机会亲身经历财经频道综艺时代的创造——虽然没有湖南广电在1997年改革中明确而迅猛地提出“快乐中国”,但在当时的央视电视语言中,这也算是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和娱乐方式。

《开心辞典》

《开心辞典》是郑蔚着手推出的第一档节目。在构设中,《开心辞典》应该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参加《开心辞典》闯关成功或者失败并不代表你有没有知识,而是对一个人面对机会如何去把握的考验,或者说一次尝试吧。”

从2000年正式开播到2013年停播期间,郑蔚一直保持着对《开心辞典》受众的关注,并尝试给节目不断注入时代因素,“现在的观众其实生活压力、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可能他们对于电视的娱乐期待也就越来越强,我们也是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开心。”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为郑蔚最终选择离开央视的原因之一。2012年,优酷并购土豆,在线视频行业从相对分散开始进入到集中化过程。与此同时,主要的视频网站在版权和自制更加敢于投入,甚至不得不投入,对传统电视平台形成强有力竞争,并最终形成对人才的吸引。

在离开央视之前,郑蔚已关注到如此趋势,“电视的突破基本在于产品的突破,所有的努力都局限在电视产品上。现在面临的竞争状态不同,传播技术变化,传播方式变化,人们的接收习惯也在变化,这意味着竞争跳出了电视圈,不再仅是电视跟电视的竞争,而很可能是电视跟视频网站、跟手机客户端的竞争。不同的媒体,机制属性大有不同。这就带来了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未来怎样在坚守国家媒体定位的同时,盘活机制,打通路径,赢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即将迎接的最大挑战。”

互联网内容的崛起

罗振宇与罗辑思维

2016年11月15日,时任爱奇艺首席信息官、高级副总裁的郑蔚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如此谈到了网络自制和电视节目的区别,“网络自制节目越来越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过去起点低,进步空间大。第二,体制内大批人往互联网平台涌,也会加速它品质的提升。加上互联网的制作力量在快速成长,成长速度确实比电视快得多。”

郑蔚提及的体制内人才大批外涌是2012年之后业界的最显著特征。在传统媒体改革进入瓶颈阶段时,兼具资金和渠道优势的互联网平台对于传统平台的内容生产者形成吸引力——在体制内无法实现抱负或个人价值的内容生产者开始出走。

2007年前后,还只有《大鹏嘚吧嘚》和《晓说》这样的脱口秀节目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而到了2014年,网络自制节目在当年全平台上线数量就超过150档,且包含真人秀与脱口秀多种形态。

以央视为例,前任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在2012年离职央视;罗振宇在2008年离开《对话》辗转其它平台,于2012年选择创办《罗辑思维》,成为这一轮内容创业的先锋人物;此外,张泉灵、哈文、郎永淳、刘建宏等人也纷纷告别央视。

马东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意识到电视行业“从根上发生了巨变”——因为就算收视率再高,数据也只局限在通过电视机收看节目的群体里——“如果对此麻木,就不是一个敏感的媒体人”;罗振宇更是直接在接受许知远采访时提出了“稻粮谋”的概念,“我不关心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当浪头打过来的时候,我自己要跑起来。谁都不能说谁比谁高,我只能说我自己的根性是什么。”

事实上,用户思维的更迭和个人变现也代表着时代价值取向的变更。至今,这些人的离开依然可以视为标志性事件,象征旧时代与新时代的交替;同时,因为多年受惠于传统平台的教育和技能培训,这批离职者也对其打造内容和平台造成深远影响。

在央视财经频道再次改版以失败告终、《开心辞典》和《幸运52》两档王牌节目相继停播之后,郑蔚也选择跨进网生内容的战场,负责爱奇艺大型综艺节目制作。几乎同时,原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陈伟加盟爱奇艺任高级副总裁,负责爱奇艺综艺节目制作。在浙江卫视期间,陈伟曾担任《中国好声音》、《我爱记歌词》等节目制片人。

郑蔚一直试图将自己对互联网内容和年轻人的理解贯穿到新岗位和新作品中。在她推出的《我去上学啦》系列里,这种理解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我去上学啦》是郑蔚加入爱奇艺后交出的一份成绩单,被郑蔚定义为“正能量”

郑蔚强调在综艺节目中应该多一些情怀,“《爸爸去哪儿》、《跑男》这些都可以放开手脚去综艺,但是对于上学这件事情就不可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如果追求综艺化,会丢失更重要的东西。”

在她的坚持下,这档由爱奇艺打造、拥有韩国原版的节目最终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与原版不同的品类特征,被郑蔚视之为观察中国青少年和教育现状的“窗口”。在部分的媒体话语中,这档在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同时进行播出的综艺节目,也被称为“互联网平台内容反哺传统电视”。

郑蔚在《南方周末》的采访中,强调媒体和个人在这个时代的变化,“过去我们做媒体,一定要求你不是权威就是全面,就是所谓公正客观,但这个时代反了,我不要全面,我不要客观。因为在年轻人心中,这世界上就不存在全面权威和客观,我要的就是你的主观,我就想听你怎么看这件事。我会把所有的主观,拼凑在我的世界观里,组成我认为的客观。我不需要你来帮我完成这个组接,这是年轻人最大的特点。”

实际上,传统媒体离职范围已经扩散,视频网站依然是一个选项。2016年4月,前湖南广电副台长、《超级女声》前总导演王平担任优酷高级副总裁,主要负责综艺娱乐板块;同年8月,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加入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

对于在线视频平台而言,传统媒体人不仅仅意味着一定的内容理解能力,重要的是,这些人所拥有的某种资源聚集和整合能力。在2016年的CSM2016年江沪浙电视台客户市场分析及交流研讨会上,郑蔚也曾经说道,“互联网综艺节目还很年轻,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想象力。”

年轻人

以短视频为主要产出内容的papi酱是时代的标识与象征,郑蔚称其代表了年轻人的“一种痛苦”

尽管强调互联网娱乐内容还有很多机会、并且单个的内容生产者存在盈利空间,但视频网站却一直没有找到最好的商业模式。

从2015年底,短视频开始爆发,从泛娱乐到美食、教育等垂直领域,开始涌现出大量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例如,一条的徐沪生、二更的丁丰、军武次位面的曾航、即刻视频的王留全等传统媒体人,也都在过去两年投奔短视频创业。

根据一下科技发布的《2016短视频内容生态白皮书》,2016年短视频内容创业方面已发生超过30笔融资,其中美食类短视频迷迭香便获得秒拍基金的投资,估值达到1亿元。而一直以生产“网络综艺”类长视频内容为主的米未传媒,也在2016年1月表示将进入短视频领域。

短视频平台也在不断出现。澎湃新闻前CEO邱兵团队离开澎湃新闻,创立了资讯类短视频平台“梨视频”;秒拍依靠微博的社交能力在短视频领域占据优势;紫牛基金合伙人张泉灵也在2016年4月曾宣布猎豹移动旗下短视频平台“头牌”上线;澎湃新闻开始要“树立新闻短视频的标杆”。而根据《三声》的了解,百度、阿里巴巴和360公司也将加码短视频业务。

短视频成为视频类的新一代爆发产品,尽管未必比长视频更“先进”,但却表现出更强的变现和成长能力,“短视频是离钱最近的媒体”。今日头条CEO张一鸣专门就短视频创业发表了看法,他认为“短视频将是内容创业的下一个风口”。

在2016年,今日头条短视频的日均播放量较前一年增长605%,单个用户日均观看视频的时长超过30分钟。但是,今日头条高级运营总监吴达认为,当短视频的消费端、生产端和资金端一片向好时,更应该迫切解决“如何提供优质内容”的问题。

短视频的优质内容是什么?黎瑞刚所说的“年轻取态”是这一时期短视频内容创业者的共同选择。例如在拥有4亿用户的快手上,创始人宿华将用户描述为“年轻的”、“热爱分享的普通人”,而87%的快手用户是90后。实际上,快手、梨视频、一条、嗨球和VS MEDIA等短视频领域的创业公司已经获得华人文化的投资。

郑蔚目前所在的今日头条更是在短视频领域有着明确野心。今日头条曾在2016年9月宣布拿出10亿元补贴短视频创作,就在上周还宣布将升级对原创短视频创作者的扶持策略,推出“原创倍增”计划,并发起新媒体短视频奖项“金秒奖”。

事实上,个人与平台处在同一竞争层面上,符合罗振宇等内容人对于个人变现的需要,也是针对内容创业者竞争思维也开始年轻化的象征——平台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不再是降维打击。

罗振宇强调自己所做的事就是打破传统和旧有的壁垒,实现思维上的年轻化,“在这个时代,认知是人之间的唯一壁垒,原来有大量的壁垒,比如血统、出身、城市、学历、官职、社会地位,但这个时代越来越只剩下一个壁垒,就是认知,所以我就干一件事,‘把成本用足’,让大家的知识、视野极速扩张。”

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内容创作者的头衔和身份虽然在发生不断更迭,对内容把控的思路却始终保持一致。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因为时代的机遇获得了更多自由,也使得市场上涌现更多特征鲜明的内容产品。

这对于兼任短视频合作总经理的郑蔚以及那些再度转型的内容人而言,如何将之前的视频工作经验,运用在更为年轻、分散和碎片的短视频之中,将会是一个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