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逼迁的工友之家,你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

农民工当中普遍存在着权益被侵害、归属感失、精神迷茫、亲情和爱情受阻等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困境。在文化市场上,缺乏代表他们利益、表达他们声音的文化产品。

 |  橙雨伞公益

前段时间,因土地纠纷, “打工春晚”的主创基地工友之家面临搬家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1月3日,在各方努力下,皮村工友之家终于恢复了供电。

1998年,中学音乐教师孙恒辞去了在开封一所中学的工作,背着吉他到北京、广东等地闯荡,苦于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他在北京的地下通道卖唱以暂时谋生。就在那段时间,他接触到了在北京打工的许多普通劳动者,被他们艰辛而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打动。

孙恒

孙恒发现,市面上反映农民工生活的文艺作品很少,因此从那时起,他就立志为底层劳动者写歌、唱歌。在参与几场公益性文艺演出的时候,孙恒与同样是出身底层的文艺青年王德志、许多相识,三人商议之后,决定一起用自己的文艺特长为农民工服务。

许多

2002年,孙恒、王德志和许多组建了“打工青年艺术团”,并于同一年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注册,成立了非营利性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工友之家”。机构设立在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宗旨是:立足社区、维护农民工权益、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提倡互助合作、团结友爱、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2006年,“打工青年艺术团”更名为“新工人艺术团”。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到工地、厂区或社区为农民工免费演出。除了歌曲以外,艺术团的成员还创作了一些反映打工生活的歌曲、相声和小品带到演出现场,这些真实、生动、接地气的节目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每次演出后,农民工观众们都会向艺术团的团员咨询讨薪、工伤、社保及子女教育等问题。

艺术团在演出

因此,孙恒他们三人意识到,农民工当中普遍存在着权益被侵害、归属感失、精神迷茫、亲情和爱情受阻等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困境。在文化市场上,缺乏代表他们利益、表达他们声音的文化产品。

经过思考和讨论,工友之家形成了建设打工文化的新认识,他们提出了“劳动、尊重与光荣”的倡导主张和“以歌声呐喊、用文艺维权”的艺术宗旨。通过创作歌曲、话剧、相声、小品、舞蹈和拍摄故事片和纪录片等形式,代表农民工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演出活动现场,他们给观众派发就业指导、法律知识等资料,还在业余时间组织工友郊游踏青、职业培训、写诗作文、弹琴跳舞等活动,同时他们还为权利被侵害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

“工友之家”注册以后,三位青年变成了全职志愿者,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创作和开展活动。2005年,新工人艺术团出版了第一张唱片,获得了7.5万元的版税收入。他们用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办了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

他们租下了皮村一所废弃的校园,自己动手,一砖一瓦地修建了新校舍。2005年8月,这所名为“同心实验学校”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正式开学。

学校在全国招聘教师,也从高校和其他行业招募了志愿者。学校的招生范围是3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和小学1-6年级的学生,现在有学生800名左右。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在于,节假日、双休日,学校的大门也是开着的,因为学生父母都是打工族,他们没有节假日,所以学校每天早上6点开门,到晚上10点,都有老师或志愿者值班,看护学生。

此外,工友之家还以“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历史”为主题,建立了“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兴办了“同心互惠商店”和“同心女工合作社”两家社会企业。从2009年开始,工友之家开始举办一年一届的“打工文化艺术节”;2012年春节,又开始举办“打工春晚”。目前,皮村的“工友之家”影响越来越大,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们已经为几百万工友提供过各种形式的服务,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工友之家”。

 

工友在城市里的“组织”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数量持续增长,2013年的总人数已达2.6亿人。2005年以前,农民工群体基本上没有工会组织,难以获得相应的权益保障,农民工因为薪资福利、工伤保险引起的维权行为越来越多。与上一代相比,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融入城市社会,对“抱团取暖”的组织化诉求更强烈。

从农民的视角出发,他们从小生长的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却个体高度关联的“熟人社会”。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写道,中国的乡村社会是按照“差序格局”的逻辑运作的——即“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中国农村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但是农民工进入到城市务工,以前的社会关系就都断掉了,他们失去了自己生活的圈子。

在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的时候,农村“熟人社会”的网络支离破碎,对于初入城市的农民工来说,城市的社会结构是陌生而复杂的,他们失去了可以依靠的生活圈子。即便在城市里能够依赖“老乡”,这个网络的规模和可依赖性也远远小于老家的农村社会。大部分外来的农民工孤独地在城市里工作生活,承受物质匮乏和亲情被阻隔的困境。

皮村工友之家大门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越来越多的草根工友组织涌现出来,“工友之家”就是其中影响力较大的一家。这些工友组织在城市里发挥着“组织”的功能,不仅给外来农民工提供服务,还帮助他们自我学习成长,从而有序地融入城市。

工友组织发展的机遇与困境

自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的用工荒凸显,人口红利消退,倒逼一系列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出台,例如《新劳动合同法》、《新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等,工友组织在法律宣传和维权方面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随着城乡融合的不断发展,政府也越来越认识到,引导和帮助工友组织的发展是社会治理的新要求。

即便如此,做NGO研究的学者指出,维权类的工友组织注册仍然会遇到许多阻力和困难,因为政府一直对维权类的NGO不太放心,担心形成群体性事件。综合分析这些群体性事件,大多都是临时起意,因为某些矛盾的长期积累而爆发,而非人为组织。

如果有“组织”引导,这些矛盾就可能会通过更加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反而会缓和矛盾,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因此,我们倡议政府尊重农民工组织化的诉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工会与工友组织的联袂共进,共同推进劳工处境的改善。

那些为工友提供服务的友好机构

1、北京工友之家

北京工友之家一直致力于打工群体的文化教育事业,目前正在开展同心实验学校、同心互惠社会企业、打工历史博物馆等项目和活动。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皮村

网站:http://www.dashengchang.org.cn/

2、北京木兰社区活动中心

北京木兰社区活动中心扎根外来务工者集中地,主要为打工姐妹及打工子弟服务。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

微博:http://www.weibo.com/mulanhuakai?is_hot=1

3、深圳市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深圳市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一家专门服务基层女性及流动儿童的社工中心。 中心设有儿童活动区、免费图书借阅,并开办多种多样的兴趣班、文化班、缝纫班等。

我们认为女工在家庭和社会中都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但女工身上的潜力,却常常因为处在最低层被埋没。我们希望用文化形式倡导女工权益,发出女工声音,促进女工主动与社会进行对话,实现女工自主自强,欢迎加入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六约社区牛始埔永福五巷四号一楼

热线电话:0755-28512886

作者

杨力超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