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  · 裁员  · 亿航

从“载人上天”到被曝裁员 曾经声势浩大的无人机公司亿航现在还好吗?

今年1月,亿航曾经在美国CES展会上公开发布了它们的载人无人机“亿航184”,但这款产品至今仍未像公司高层预计的那样,在今年内量产。

 |  饶文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经历过之前的热火朝天后,初创公司们也许会对2016年的寒冷感到不习惯。对于那些无法控制好自己发展脚步的公司们来说,哪怕它们在前期如何风光,在今年遭遇滑铁卢也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本月初,数名自称是亿航无人机员工的用户在知乎上发帖爆料称,12月9日下午,亿航突然宣布裁员70多人。根据这些员工们的说法,他们在当天接到了人事部门发出的两张单子,分别是自愿辞职确认函,以及工资清算单;而这次裁员的薪资赔偿将会在2017年1月左右发放。

科技媒体“雷锋网”的一篇相关报道中提到,这些员工称,亿航本次裁员的原因在于“公司盲目扩张、资金困难”,且“融资环境不好”,因此不得不选择裁员的方式来止损;另外,接受雷锋网采访的员工还表示,亿航在近期还会有下一次裁员出现。

除了上述员工的爆料外,知乎上还有部分自称是“亿航前员工”的用户爆出了亿航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混乱”、“产品质量整体不佳”、“产能不足”等。

曾几何时,亿航和大疆被视作是国内无人机市场上的两大初创企业,然而两家公司目前的情况却已有天壤之别,总体来看,效率的差异也许是导致它们之间出现巨大鸿沟的主要原因。

2014年4月,亿航无人机在广州成立。成立之初,它们获得了来自真格基金等机构合共投出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资金。之后不久,亿航就在国内外多个众筹平台推出了它们的GHOSTDRONE 1.0智能无人机。截至当年11月,GHOSTDRONE 1.0智能无人机在国外众筹平台Indiegogo上筹得86万美元资金,打破了当时中国科技产品的海外众筹记录。

如此火热的发展势头也让亿航无人机得到了资本的青睐。2014年12月,它们获得了来自GGV纪源资本以及真格基金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而在2015年8月,它们又获得了金浦集团领投的4200万美元B轮融资。

但亿航无人机在产品上的表现却似乎要滞后于它们在资本上的成绩。

在GHOSTDRONE 1.0的最初惊艳后,直到2015年11月,亿航才推出了下一款主打产品GHOSTDRONE 2.0;与此同时,大疆的Phantom 3已经为它们牢牢占据了市场。在这个时候,亿航已经落后了大疆一个身位。

也许是为了尽快挽回局面,在2016年的美国CES展上,亿航公开发布了它们所设计的全电动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184”,亿航的联合创始人熊逸放还表示,将在2016年内量产100台“亿航184”。

尽管这次展出让亿航获得了由《快公司》杂志送上的“2016全球最佳创新公司”奖项,但对于产品本身的发展并无帮助。截至2016年12月底,市面上依然没有看到“亿航184”的身影。

这也是亿航的员工们在知乎上爆出的另一个消息。他们表示,“亿航184”距离安全上市还早,换言之,亿航在这款产品上可能放了一个大卫星。

在外界看来,除了“亿航184”的消息外,亿航在今年明显放缓了脚步。亿航上一次对外公开发声还是在今年五月,当时它们宣布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Lung Biotechnology达成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双方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同时Lung Biotechnology将向亿航采购1000台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184”的定制版,专门用于人造器官移植的快速运输。不过随着“亿航184”的跳票,这次合作的实际意义似乎也大打折扣。

在年底这个重要时刻,面对着突然出现的种种疑问,已经沉寂许久的亿航也不得不在近期进行应对。

12月27日,在接受环球网无人机频道采访的过程中,亿航联合创始人熊逸放承认了裁员的事实。他表示,由于人员架构并不适合现阶段的发展,亿航近期有约70名员工离职,旨在缩减公司规模,与此同时它们还一直在招聘技术人才;但熊逸放并没有透露更多相关内容。

而就在12月28日下午,科技创业媒体Xtecher又发表了一篇题为《亿航的回应,胡华智的答案》的文章。其中,亿航CEO胡华智对近来的问题又做出了一番回应。

在采访中,胡华智提到,目前亿航已经为“亿航184”在广州设计了一座指挥调度中心,并且正在为这款产品进行最后的调整。

至于整体的产品销量和质量上,胡华智表示,早期产品的质量不稳定问题确实存在,但现在已经有所改善;亿航的GHOST产品今年的出货量达到上万台,但由于在消费类市场投入有限,所以整体来看数字并不突出。对于林林总总的其它问题,胡华智的观点是,让产品来最终说话。

然而无论如何,在短时间内一次性裁员70人,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可谓伤筋动骨;而产品一拖再拖的亿航,之后能否继续得到资本的垂青,也会是一个问题。

之后,界面新闻记者就裁员和融资进展的具体细节询问了亿航的一些中高层员工,然而截至发稿,均没有得到正式回答;另外,界面新闻记者也试图联系亿航B轮投资方之一的东方富海,希望能够获得它们对于这次事件的看法,但是东方富海的相关人士拒绝对亿航这次事件发表评论。

阅读更多有关创投的内容,请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