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能够创新性解决PPP模式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特别是投资领域的 “国进民退”问题及PPP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利益与风险的法规缺失问题,则PPP就可以成为实现新常态背景下经济中高速增长和结构变革的制度创新工具并最终成为带领我们走出经济增长谷底的一匹黑马。
PPP原本是政府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而形成的新的投资经营合作及利益风险共享共担的一种合作模式。伴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经济“L”型还在不断创出新低的经济形势下,PPP模式则被不断地赋予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降低政府债务杠杆等方方面面的新战略功能和意义。在密集的政策激励之下,PPP项目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项目落地亦开始加速。
一、PPP 2016:超常扩张
1.PPP项目规模不断扩大
2016年以来,PPP项目需求不断增长,截止2016年10月末,财政部综合信息平台数据显示,PPP项目入库10471,总投资额12.48万亿,这在全世界PPP发展历史上极为罕见。
2.PPP 2016:政策密集出台
自2014年财政部正式提出PPP概念,并就PPP发展模式提出框架性指导意见以来,PPP项目开始在全国逐步铺开。2015年相关政策开始进入密集发布期,在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PPP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在项目操作指引、投融资机制、财政预算规划、项目评价、权责分界等方面的细则逐步明确,立法工作也开始摆上日程。在完成基本的政策铺垫后,2016年已经成为PPP项目加速落地的一年。
二、PPP实现超常规发展缘由何在?
1.经济持续下行背景下各级政府稳增长的急迫诉求
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流动性陷阱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效果不彰,在政府预算空间有限和地方债务高企的情况下,为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以PPP模式借力民间资本加大基建投资的方式将成为政府更为现实的选择。采用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能够降低政府的杠杆率,解决资金问题,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2.激活沉淀的民间投资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占比超过60%。今年以来民间投资持续下滑,自2016年2月以来民间投资累计增速显著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并且两者差距逐渐增大。到今年7月,民间投资跌至-1.2%。民间投资增速之所以大幅下滑,除了当前经济下行环境因素外,民间投资领域受限制也是重要原因。采用PPP模式在基建领域引入民间资本,既能缓解政府基建投资资金不足的困境,又能扩大民间投资的投资领域。如何通过PPP模式成功激活大量沉淀的民间资本,就成了这轮经济周期翻转的关键所在。
3.宽松环境下基建项目中PPP项目配置价值上升以往PPP项目由于投资周期长、收益低、限制多等因素往往叫好不叫座,民间资本参与兴趣不高。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充裕的流动性再加上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走低使得资金更青睐于收益较为确定的标的。当前长端利率持续走低,融资成本的降低提升了基建项目的吸引力。另外,PPP基建项目资产相对优质,属于比较理想的低风险资产。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PPP项目无疑更具配置价值。
三、PPP 可以带领我们走出“L”底吗?
PPP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工具和战略性政策选择,运用得当,很有可能可以带领我们在1-2年内走出经济增长的“L”底。我们可以有条件的如此期许,条件是政府在使用PPP模式时能够有效克服在中国国情下开展PPP所必须面临的如下诸多问题,真正找到中国式PPP激活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投资热情的新路径。
其一,在优质PPP项目竞标中,国有投资很有可能挤出民间投资。PPP在国内异军突起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真正演化出激活民间资本投资的动因,撬动大量沉淀的民间资本再出江湖。
其二,通过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公私部门明确产权,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才能形成双赢。只有在产权明晰、有关项目执行的收益和风险制度化界定完成之后,PPP才能成为新常态背景下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实现结构变革的创新性制度条件。
以上是我们认知的PPP模式在中国成功的主要因素。如果我们能够创新性解决PPP模式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特别是投资领域的 “国进民退”问题及PPP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利益与风险的法规缺失问题,则PPP就可以成为实现新常态背景下经济中高速增长和结构变革的制度创新工具并最终成为带领我们走出经济增长谷底的一匹黑马。
文章来源:元亨祥基金
文章作者:元亨祥经济研究院